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当其欣所遇 ②亦将有感斯文
B.①夫人相与     ②及其所既倦
C.①侣鱼虾友麋鹿 ②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①孰能讥之乎  ②距院东五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01 11: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 文:碑文B.盖音谬也 谬:错误
C.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D.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距院东五里 ②既出 ③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已达到十分之一。
B.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C.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D.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小题4】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有删改)

注①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漾(mǎng yàng):广阔无边的样子。③薰莸:分别指香草和臭草。④五教: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小题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 也:语气词,表判断
B.以类异也 其:代词,他们的
C.子路抗手对曰    而:连词,表方式或状态
D.夫子何选 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B.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C.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D.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3)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族兄中涵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救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奋臂屹立,虎扑至,例首让,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视,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帝扫之不,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兄中涵旌德县时:   知,主持,执掌
B.老翁一短柄斧  手,手执
C.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地 仆:倒
D.其目以毛帚扫之不 瞬,一瞬间
【小题2】下列“之”的指代对象与举例不同的一项是
例: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A.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
B.纵八九寸,横半
C.虎扑至,侧首让
D.视,自颔下至尾阔,皆触斧裂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伤猎户数人,不能捕”说明虎患堪忧,为下文唐打猎的出场作铺垫。
B.引用戴东原的叙述,是为了交待唐打猎家族的由来,使叙事完整。
C.虽然唐氏家族派来的老翁信心十足,大家不要害怕,中涵还是感到非常不满。
D.作者最后引用《庄子》的话,为了说明老翁打虎技艺高超,是因为长期的苦练。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