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故乡人之“驼”     ②乃令于三军曰
B.①爪肤以验其生枯     ②不抑耗实而已
C.①他植者则不 ②填鼓之
D.①乡曰丰乐乡 ②真无马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11:45: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小传

宋濂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平?盍往依之?”母附舟谐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廉万一可;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被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母。母间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间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简注)①饬(chì):谨慎,恭敬。②褊(biǎn)急:气量狭隘,性情急躁。③还:通“环”,绕。④绐(dài):欺骗,谎言。

(阅读指要)

这篇小传是宋濂散文的代表作。文章以较大篇幅叙写杜环收留和奉养处于困境的父友之母,赞扬杜环仗义助人、周人急难的品德。此外,也用简笔写了两个人。一是谭敬先,他对于穷途投奔的故友之母竟“谢不纳”;一是常伯章,他对于流落异乡的生身母亲,长期不闻不问,见面后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作者以此两人与杜环形成对比和映衬,更加显示出杜环品格的可贵,同时也抨击了时弊。作者善于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并以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因而文中的人物形象皆栩栩如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遂金陵(________) (2)好人急(_______)
(3)廉万一可(________)   (4)解衣母湿衣(________)
(5)抱衾母(________) (6)不惬意,辄诟怒(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复呼妻子出拜B.又不知伯章存亡
C.民骨肉不相保D.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不一致的一句是
A.子何恃而往B.何以知之
C.却看妻子愁何在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题4】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品德的一组是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2)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同类题5

阅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阔,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膩,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凡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王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而不鉴之,亦使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杳不知其所之也 之:到
B.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妍:奢华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D.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小题2】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和特色的一项是(  )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凝练,简洁有力。
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绘了走廊、屋檐的形状和楼阁钩连、环绕的气势,对阿房宫进行了总体性描述。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揭示了秦人对待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与篇首的铺排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