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03 04:07: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瞿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遂去之或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断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持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遗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浦阳亭候。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西中年天折,命也夫!”谥曰贞侯。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B.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C.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D.多端寡要处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名曰,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
B.孤,先秦时同君王侯的自称。秦赢政统一天下后,作出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C.江东,古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
D.嫡立,古代国君的一种继承制度,即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按年龄长幼来定继承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希望明主赏识,成就功名。他北上拜见袁绍时,认为袁绍只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关键,于是离袁绍而去。
B.郭嘉洞察天下时势,颇有谋略。他的认识得到太祖的赏识,他还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并适时提出加快进攻的战略,活捉吕布。
C.郭嘉具有前瞻眼光,善于识人。官渡之战,他预测孙策轻率而无防备,虽兵多但势弱,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果然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杀害。
D.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在连胜的情况下没有主张乘胜攻击,而是建议等到袁氏二子互相争斗背离之时再行攻击,太祖采纳其计,果然奏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晖,沿州临洺人。父珪,应募为州兵,后唐天成中,西征至剑门,没于阵。晖少有勇力,以父死戎事,得隶兵籍。戍雁门,与契丹接战,斩首七级,获酋长一人。以功迁奉国军队长。天福中,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晖募军中壮士百余人夜捣贼垒,杀获甚众。晖频中流矢,而督战自若,颜色不挠,以功迁本军列校。周广顺初,刘崇与契丹侵晋州,晖从都部署、枢密使王峻等往援之。晖率敢死士三十余,夜入契丹帐击之;杀获甚众,迁本军第五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率所部下黄州,禽刺史高弼,迁虎捷第一军都虞候。宋初,步军都军头,从征泽州,力战,目中流矢。师还,策勋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建隆四年,充湖广行营前军战掉都指挥使。潭州平,降玺书奖谕。伪统军黄从志据岳州,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改控鹤右第二军都指挥使,领高州刺史。太平兴国二年,诏于潞州北乱柳石围中筑城,名威胜军,以晖为军使。从征并州,与尚食使石彦赞率所部先下隆州,杀并州三百余;禽招讨使李询等六人,以献于行在所,赐予有加。复令与彦赞督战士隶城西行营,分攻太原。刘继元降,太宗以太原宫女三人赐晖,俄以功迁本州团练使,知霸州。雍熙初,充云、应、寰、朔、忻代等州都巡检使。三年,代归本郡。淳化二年,被病,上章告老,改右千牛卫上将军致仕。诏未至而卒,年八十。晖鸷猛木强每爱诏征伐赏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愚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节选自《宋史·解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B.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C.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D.晖鸷猛木强/每受诏征伐/常身先之/人所惮者/晖视之若甚易/由是频立战功/金创遍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指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临隆岭、雁门山,与隆山对峙,形如闸门,每年大雁从这里飞过,故称雁门。
B.晋,指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石敬瑭灭后周开国到契丹灭后晋,经历了两个皇帝。
C.都虞候,军事官职名称。唐代后期的藩镇节帅任命亲信武官为“都虞候”,掌管军中执法。中央军中也设有此职。
D.道,行政区划名称。唐太宗把天下分为十个“道”,道之下设州、府.州府之下再设县,宋朝稳定后把道改为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晖出身低微,努力步步升迁。他的父亲是一名士兵,战死沙场,他靠自己奋勇杀敌,逐步升迁至执掌地方军政大权。
B.解晖作战勇猛,常常身先士卒。他抵御契丹人侵,先后两次率领敢死队,趁夜偷袭,以很少的兵力杀死和抓获很多敌人。
C.解晖刚强坚毅,受伤若无其事。他一生征战无数,伤痕累累,眼睛曾被箭射中,甚至一次作战中多次中箭,却面不改色。
D.解晖军功卓著,受皇帝嘉奖。他任职到八十高龄,宋王朝打击军阀稳定政局,他功不可没,多次获得褒奖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荣反镇州,因举兵向阙。至宗城,晋师逆战,大破之。
(2)晖率舟师讨平之;生禽从志及将校十四人,俘斩数千,溺死者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仅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今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泰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放去也?诚愿留之。”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乃以实告之。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仅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

(节选自《史记.张仅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B.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C.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D.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用竹板或荆条责打犯人的脊背或臀腿,在隋代至清代的五种刑罚之中较轻。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为联盟,此政策对秦一统天下起到了阻滞作用。
C.舍人,是特定官职称谓,战国及汉初则为王公贵人的私门之官,文中意指后者。
D.秦惠王,孝公之子,春秋时秦国国君,当政期间扩疆拓土,任贤用能,政绩突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擅长游说,宁辱不改初衷。他完成学业就去游说诸侯;在楚国因事被拘捕拷
打,其妻将之归因于游说,他却幽默而坚定地表示了游说的决心。
B.张仪颇具才能,深受苏秦赏识,他的游说之术早就被苏秦看好,后来被比自己先受重用的苏秦运用计策“排挤”到秦国,做了泰惠王的客卿。
C.张仪知恩图报,待人态度诚恳,得到苏秦门客的暗中帮助后,他才有机会拜见秦惠王;门客告辞离去时,他诚恳地表达出想要报恩的意愿。
D.张仪审时度势,做出明智决定。他未能察觉到本应是自己研习范围之内的权谋,加之又刚刚被秦国任用,因而放弃了攻打赵国的计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2)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稍稍近就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B.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C.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D.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为进士。
B.明朝置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缺、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等。
C.《明史》记载,督察院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辨明冤枉等。
D.“致仕”,也作“致事”、“致政”、“休致”等,指交还官职,辞职归家。但不可以提前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信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城,后来又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孙镗,以致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也先。
B.巡抚程信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想置人于死地。
C.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定了叛乱。
D.成化元年,程信起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佥都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
(2)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