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叶秀发

(明)宋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日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事,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赞曰:濂尝读国学进士王若讷记秀发桐城斩谍事,未尝不流涕而叹也。当金人陷蕲,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秀发者,官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法宜在所褒嘉,顾以擅斩而罪之,果何道耶?国之政如此,将何以致乎治耶?宋自是而微矣。呜呼自古当季世变白为黑,倒上为下,若斯之类甚众,人所不能堪,而秀发安之,抑贤矣哉!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注:①叶秀发,南宋官吏。②觖望,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B.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C.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D.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与后文“服阕”同义,指守丧期满,脱去孝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期功”即指丧服。
B.教授,学官名,宋代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举学事之下。
C.致事,既有上报施政情况之意,也有辞官意,在文中是前一种意思,古代表示辞官的词还有“致仕”“乞身”等。
D.赞,是司马迁创造的史论形式,用以褒贬历史人物,文中是仿史传论赞形式发表议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秀发尽忠尽责,保全百姓。金人进犯桐城,他没有听从家人意见躲避,而是每天谋划抵御金人。
B.叶秀发孝顺知礼,忘怀得失。父母去世他依制守丧,后来他因故退职家居十多年也没有丝毫怨恨。
C.叶秀发耿介正直,仗义行事。他对议者看不到李诚之的忠诚,反而怪他不能保全百姓感到不平,上书朝廷争辩。
D.叶秀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病情加重时,仍辛苦弹劾贪官,同事看望他他也只谈边防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
(2)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法宜在所褒嘉,顾以擅斩而罪之,果何道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06 10:5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大体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掾属”佐治的官吏。汉代自三公至郡县,都有掾属。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隋统一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赏识。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文乐于助人,受人尊重。他将公家多余的粮食送给贫穷的士人和百姓;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他,并称其为先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和其他长辈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输作,因犯罪罚作劳役。
C.职田,亦称“职分田”或“食租田”。北魏以后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即以租田收取的租粟为俸禄。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
(2)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代表尊长的字或号,表示尊敬的心意,是为避讳。《春秋》载: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元武宗名孛儿只斤·海山。
B.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叫改元。
C.御史台,中国古代监察官署的名称,又名宪台、乌台。御史,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有纠察弹劾的权力。
D.谥,君主时代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德、平谥和恶谥三种,如文、哀、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钜夫聪慧有才识,深得皇帝赏识。程钜夫在皇帝诏问时,应对十分详尽,让皇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皇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程钜夫向皇帝建议寻访江南隐士,请求南人与北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等职务。皇帝力排众议,采纳了程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程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受当地官吏和百姓敬畏、爱戴。
D.程钜夫不恋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乡,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皇帝命官员为他饯行;敕令地方官员要经常慰问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2)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赠医师葛某序

明·宋濂

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炎》,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女脉》《脉诀》所以察证,《本草》所以药,《针灸》所以祛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故记《礼者有云“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也。传经者既明载其悦,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承三世为言,何其惑欤

夫医为道,必志虑微,机颖明发,然后可与于斯,虽其父不能必传其子也。

吾乡有严生者,三世业医矣。其为医,专大观之方,他皆情愤,绝弗之省。又有朱聘君,家世习儒,至聘君始以医鸣,医家诸书无不精览。

一少年病肺气上,喀喀鸣喉中,急则唾,血成缕,严曰:“此也,后三月死”聘君曰:“4也,气升而,中失其框;大司,烁金于炉,是之谓肺痿,治之生。”已而果然成生。一六十翁患寒热,初,毛洒,齿击下上,热继之,盛如,严曰:“此痰也,不治将“聘君曰:“非也,脉淫以,数复乱息;外强中干,两作福极,是之谓解㑊之则痒,不药则刷”已而果别,治乃愈。一妇女有疾,每吐数升,腥独人;人进亦吵,严曰:“此寒也,法宜温”聘君曰:“非也。阳阴未,气爸血聚;其势方格,有攸处,是之谓阻。在法不当治,久则自,且生男。”言后辄验。

夫严生之医三世矣、聘君则始习为之,而优劣若是者,医可以世论否?嗟夫!昔之名医众矣来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嗣伯若许智藏其治证皆入神初不闻父子相传也。自传经者感是非,使《礼)经之意晦而不白,三千年矣,世之索医者,不问其通书与否,见久于其业者从之。人问其故,则曰是记《礼》者云尔也,其可手哉!

葛生某,之钜族也,明于医,三世之书皆尝习而通之。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而龟卜,无爽也者。士君子或不能药,注之,不索其偿,士君子然称誉之,名上丞相府,赐七品服,俾提举诸医官,有疾者遂倚之以为命呜呼!若葛生者,其无愧古之师者欤!

注:①大观之方:即大观年间的《大平惠民和剂局方)》。②大官司令,金于炉:意为心火过大有伤于肺。③解㑊(xiè yì):中医指固无力、得说话、抑郁不欢的症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大观之方 事:从事,这里指学习
B.他皆愤惯,绝弗之  省:明白,领情
C.之则瘳,不药则剧  药:用药治疗
D.士君子或不能药   具:全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医为道,必志虑渊微  师道不传也久矣
B.医可以世论否耶 若葛生者,无愧占之医师者欤
C.自传经者惑是非 辞楼下殿,辇来
D.则瞀瞀从之  至丹以卿为计,始速祸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伯若许智/藏其证皆人/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
B.之名医众矣/未多论/若华元/化若张/伯若许智/藏其治证皆人神初/不其父子相传也
C.之名医众矣/未暖多论/若华元化/若张伯/若许智藏/其治证入神/初不同其父子相传也
D.昔之名医众/矣未暇多/论若华元/化若张/伯若许智藏/其治证入神/初不闻其父子相传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做医师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不能“志虑微”“机颖明发”,即使父是医师,也一定不能把技艺传给儿子。
B.在对三个病人的不同诊断中,朱君没有一次失准,显示了他饱该医书后精的拉艺有力地佐证了作者的观点。
C.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严生和朱聘君为例,阐释了自己对“医不三世”的理解,驳斥了传经人和世俗百姓的错误看法。
D.文章以君子和朝的,侧面表现了葛生医术的高超和医的高尚,并认为他无愧于古人所说的大名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传经者既明载其说,复斥其非,而以父子相水三世为言,何其惑欤!
(2)出而治疾,决死生,验瘥剧,若烛照面龟卜,无爽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