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怨灵修之浩荡兮:我怨恨君王的权利很浩大呀。
C.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了又采,薇菜冒出了地面。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竟会变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0 11:27: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明良

龚自珍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官益久,则气;望愈崇,则谄愈固;地益近,则媚亦益。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于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臣节之盛,扫地尽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凡兹三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言,古今之至诫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士无耻,则名之曰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窃窥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清暇之官,知作书法、赓诗而已,外此非所问也。堂陛之言,探喜怒以为之节,蒙色笑,获燕闲之赏,则扬扬然以喜,出夸其门生、妻子。小不,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彼其心岂真敬畏哉?问以大臣应如是乎?则其可耻之言曰:我辈只能如是而已。至其居心又可得而言,务车马、捷给者,不甚读书,曰:我早晚直公所,已贤矣,已劳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注)①明良:明君良臣。②气:知耻的精神。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益久,则气愈媮 媮:通“偷”,苟且
B.地益近,则媚亦益工 工:巧妙,精巧
C.皆圣哲之危言    危:危险
D.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     霁:晴朗,引申为脸色好看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   )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②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③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④今政要之官,知车马、服饰、言词捷给而已,外此非所知也
⑤小不霁,则头抢地而出,别求夫可以受眷之法
⑥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A.④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像这样不懂得廉耻的人很多。
B.作者认为,大多数朝廷官员是不懂得廉耻的,只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就能改变朝廷官员的知耻精神面貌。
C.作者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员们挺身而出。
D.作者认同贾谊的看法:君主不尊重臣子,也会造成臣子没有廉耻;如尊重臣子,他们也会按官吏的标准要求自己。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但目未睹,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2)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
(3)如是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贾生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B.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C.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徐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
B.“博士”仅为学位名,为学位的最高一级。
C.“公卿”即“三公九卿”。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D.“拜”在古代既可以指授予官职,也可以表示恭敬的礼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写文章闻名当地。他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曾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
C.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皇上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向皇帝上疏,反映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制度的规定,建议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复张君书

清·姚鼐

辱书谕以入都不可不速,嘉谊甚荷。以仆騃蹇,不明于古,不通于时事,又非素习熟于今之贤公卿,顾蒙识之于俦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欲进诸门墙而登之清显,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仆闻蕲于己者志也,而于用者时也。士或欲匿山林羁于绂冕,或心趋殿阙而不能自脱于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仆少无岩穴之操,长而役于尘埃之内,幸遭清时,附群贤之末,三十而登第,跻于翰林之署,而不克以居,浮沉部曹,而无才杰之望,以久次而始迁。值天子启秘书之馆,大臣称其粗解文字而使舍吏事而供书局其为幸也多矣不幸以疾归又不以其远而忘之为奏而扬之于上其幸抑又甚焉。士苟获是幸,虽聋瞆犹将耸耳目而奋,虽跛躃犹将振足而起也,而况于仆乎?

仆家先世,常有交裾接迹仕于朝者,今者常参官中无一人,仆虽愚,能不为门户计耶?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诚可矣,虽皇皇以求得之而不为慕利,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何则?所济者大也。至其次,则守官摅论,微补于国而道不。又其次,则从容进退,庶免耻辱之大咎已尔。夫自圣以下,士品类万殊,而所处古今不同势,然而揆之于心,度之于时,审之于己之素分,必择其可安于中而后居,则古今人情一而已。夫朝为之而暮悔,不如其弗为;远欲之而近忧,不如其弗欲。孔子之道于今之世,非士所敢居也;有所溺而弗能自反,则亦士所惧也。是故古之士,于行止进退之间,有跬步不容不慎,其虑之长而度之数矣,夫岂以为小节哉!若夫当可行且进之时,而卒不获行且进者,盖有之矣,夫亦其命然也。

仆今日者,幸依圣朝之末光,有当轴之褒采,勇跃鼓忭以冀进,乃其本心。而顾遭家不幸,始反一年,仲荣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稚在抱,欲去而无与托,又身婴疾病以留之。此所以振衣而趦趄,北望枢斗而俯而太息者也。

远蒙教督,不获趋承,虽君子不责,而私衷不敢安,故以书达所志,而冀量察焉。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于用者时也    谐:合,符合。
B.微补于国而道不  章:同“彰”,彰明。
C.孔子之道于今之世 抗:捍卫,挽救。
D.有当轴之褒采 当轴:当权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或欲匿山林羁于绂冕    骊山北构西折
B.今者常参官中无一人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C.有跬步不容不慎  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虽君子不责 外无期功强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作者拒绝了张君要他火速进京做官的建议,但他仍在回信中对张君的赏识和提拔之情表示了感谢,体现了士大夫的修养。
B.清代的读书人由科举而翰林,由翰林而朝臣。作者从跻身翰林到任职秘书馆,仕途颇为顺利。翰林可以参政议政,名望很高。
C.和李密一样,作者把家庭的不幸当作不愿做官的理由,所不同的是,李密承诺自己要先尽孝,后尽忠,而作者并无此种考虑。
D.文章以议论为主,作者通过反复陈说应当和不应当做官的理由,强调左右为难的精神困境,分析透彻,层层深入,感人肺腑。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值 天 子 启 秘 书 之 馆 大 臣 称 其 粗 解 文 字 而 使 舍 吏 事 而 供 书 局 其 为 幸 也 多 矣 不 幸 以 疾 归 又 不 以 其 远 而 忘 之 为 奏 而 扬 之 于 上 其 幸 抑 又 甚 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微君惠告,仆固愧而仰德久矣。
(2)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