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固谓苏明允之文,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虽《春秋》立言,亦不过如是。概而论之,惟明允可以当此,非子固亦不能形容至此也。鲁直以摩诘六言诗方得其法乃真知摩诘者惟其能知之然后能发明其秘要须咀嚼久始信其难。然则何独诗邪?凡落笔皆能如明允,斯可与论文矣。

节选自李之仪《姑溪集》)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小题2】明允、鲁直、摩诘的本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解释“虽《春秋》立言,亦不过如是”中“是”的含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1 06:00: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展西湖【注】二首(其一)
宋·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西湖是指河南许昌城里一个占地百余亩的大湖。西湖原分东西两半,中间以横堤相隔。皇祐年间,宋庠贬官知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
【小题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绿鸭”即“鸭绿”的倒文,往往用来形容绿色。“东陂”指东面的山坡,这句写此处风景之美,湖水绿波荡漾,山色一片苍翠,十分可爱。
B.“更因”承接上文,诗人借用“云窦”比喻从横堤上凿开的孔穴中滚滚流出的湖水。东半湖水深、水位高,水源源不断流注到西半湖,于是东西两湖连成了一片。
C.第四句中一个“展”字,不但照应了标题中的“重展西湖”,而且也表明了湖面开阔了,诗人极目远望,心胸为之宽广。
D.“都浸月”用得很妙,生动地写出了水波浩渺、水月交辉之状。一个“烟”字,不但描写出了迷蒙的夜色,也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失意心情。
E.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色。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
【小题3】【小题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抒情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公讳方平,字安道。景德四年丁未生舟中,有盗蹑船后,旬浃未得发。是夕泊舟在野,盗乘便将逞。适太夫人欲就蓐,问乳医居,隔水,因移舟从之。有船后至,正泊其处,盗夜至,不知舟已易也。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公髫龀英秀,神采莹彻,见者莫不慕悦之,皆谓仙骨道韵,非风尘中人也。明道二年,制举六科,因共称荐,举茂材异等科,召试秘阁,选预廷对。释褐,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陈州,闻筑者讴声甚喧,问焉,曰:“民为灵应侯立庙。”公遣视之,男女奔走以输财力材甓,货食充积。公曰:“唐末巢寇乱陈,今郡城北遗迹在焉,其毒可知也。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命撤灵应侯庙,籍其资用立赵太守祠堂,至今陈人皆奉飨。未几,徒知益州,未至境,传广南蛮贼侬智高寇蜀,州郡役民夫夜筑城,诸县弓手辄增三倍,团练晨夕训阅。城皆启闭不以时,嫁娶不复待年,窖藏诸物,讹言相惊,动危纷然。公径至府,视事,即日教所部诸所散遣弓手、役夫;告诸州县,禁止嫁娶不如礼者。值上元观灯,日夕设盛会,因大启城诸门,三夜不阖,民心乃定。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蜀土复安如初。明年冬,加龙图阁学士,迁给事中。张耆子得一守贝州,到任七日,吏卒王则、卜吉生变,拘得一。王师攻围六十日,城破,下得一御史台,法官当得一谋叛,仁宗以为得一庸懦,叛非本谋,为免缘坐,而犹没其第。公与张氏风马牛不相及,闻者就陋舍,无以处其族,因从容为言:“耆,真宗宠臣也。此第本恩赐,今得一免缘坐,而没其赐第,法不类。”仁宗谓然,以其第还之,迄今张氏子孙莫知者。年七十,请老。以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太傅、太子少师致仕。元祐六年,精神不动,寂然顺化,享年八十五。

(节选自王巩《乐全先生张公行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B.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C.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D.大噪攻劫后/舟乃武人/登岸与斗盗/奔散有被执者自言/其情方知误尔/由此母子无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旬浃,般十二日为一旬,旬浃指满十二天。
B.释褐,褐指粗布衣服,释褐意为脱去平民衣,始任官职。
C.视事,指官吏到任办理公务,常与下车连用。
D.缘坐,即连坐,一人犯罪而株连其亲属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方平出生不凡,天赋异禀。他出生时遭遇盗贼却绝处逢生,年少时,聪慧异常,参加科举,成绩优异,并选中廷试。
B.张方平破除迷信,善于教化。在陈州拆除了灵应侯神庙,改作大败黄巢的唐朝太守赵準的祠堂,供当地人们祭祀。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他识破奸计,不为所惑,采取系列措施,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宅心仁厚,暗助他人。好友张耆因儿子犯罪被没收府第,一家陷入困境,张方平替他向皇帝讨回,却没告诉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赵準守孤城,以罢兵无日不战,竟全此州,能捍大患而不庙食,灵应侯何者!
(2)徐究传言所来,乃有人欲军马集境上,获商贩之利,追其造谋者戮之。

同类题4

古代诗歌阅读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① ,虬髯 豪客② ,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 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 镜里颜凋。
注:①牛角书生:指李密,他曾骑在牛背上,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②虬髯豪客:指张仲坚,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的人物,行侠仗义,为人豪爽。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开篇气势雄劲,从“阴符”“硬弓”“宝刀”见其武将身份,接连使用“一卷”“二石”“百斤”三个 数量词,有助表达奔放的气势。
B.作者长于用典,“牛角书生”“虬髯豪客”分别运用李密、张仲坚的典故,作者以此二人自喻,表明自 己不仅饱读诗书而且为人豪爽。
C.上片实写军旅生涯,叙写了自己主动请缨出战粤地,草拟檄文征讨辽兵之事。塑造了一个能文能武、满 腔热血、慷慨豪迈的英雄形象。
D.“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一句运用对比,承上启下,以当年眼界高远总上,接着“今折 腰”三字由昔转今,流畅自然。
E.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一句中,“草草”写出匆忙之态,“迢迢”写出距离 之远,叠词运用巧妙,音韵和谐。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