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渐,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荀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僕阳周氏 匿:隐瞒
B.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赦季布,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昌后意 阿:迎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B.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C.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
D.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候滕公/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将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脖子。
B.单于,匈奴人对最高首领的称呼,相当于汉族的王侯。
C.孝文,汉以孝治国,故皇帝刘恒谥号前带有“孝”字。
D.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之下,这里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小题5】把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5 04:5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公子退让也。公子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平原君。平原君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留赵
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B.乃与平原君计,五城封公子
口不忍献五城,公子退让也
C.平原君游,徒豪举耳
以无忌从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D.今平原君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2】下列叙述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B.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D.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线语段断句。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何当面目立天下乎
【小题4】翻译
(1)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相同的一项是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吾得事之 ③沛公欲关中
吏民,封府库 ⑤越国以远 ⑥沛公霸上
A.①②③B.①②⑤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常身翼蔽沛公 ②待大王来
B.①今者有小人言 ②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C.①项王按剑跽 ②劳苦功高如此
D.①不,籍何以至此 ②项王默不应
【小题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B.“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C.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神态来刻画其性格、反映其心情。
D.“按剑而跽”,这一位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惊慌,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徵,待诏博士。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馀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汉五年,已并天下。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原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於是叔孙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後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汙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譁失礼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有删减)
【注】①汙,亦作“污”。② 绵蕞:谓制订整顿朝仪典章。③讙譁:喧哗。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短衣,楚制     裁制
B.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 推荐
C.以尊卑次起上寿   祝长寿
D.吾不忍为公所为   狠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时以文学徵 輮以为轮
B.汉王败而西  则噪而相逐
C.叔孙通之降汉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夫儒者难与进取 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後可兴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教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季布,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李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上乃赦季布。

太史公曰:李布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计所出 莫:不要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北 诣:到……去
C.果言如朱家指     指:通“旨”,意思,意图
D.乃髡钳季布 髡钳:古代刑罚名,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夜则以兵围寓舍 意季布匿其
B.然而隐忍行     夫忌壮士资敌国
C.贾余庆献谄后   有名
D.无留北 季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作者在“战、守、迁皆不及施”的危机情况下出使北营,考虑到谈判不能成功,出使的主要目的是窥探元军敌情:在此过程,也表现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
B.甲文第二段,起初,作者在元营意气激昂,大义凛然,让元军不敢轻视,作者作为国家使节,不辱使命;后来,因为内奸与敌人勾结,破坏了局面,致使作者被扣押。
C.季布曾是项羽的部下,多次使刘邦困窘;刘邦战胜项羽后,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要夷灭三族;后来经过周氏、朱家、汝阴侯滕公等人的帮助,刘邦赦免了季布。
D.文天祥、季布均非偷生怕死之辈,文天祥从国家使者变为俘虏,季布从叱咤风云的战将变为奴隶,他们忍受耻辱,都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入。”

材料二: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问父老,置酒,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军中皆呼万岁乃归而别去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父老  存:问候
B.往来楚兵 苦:使……痛苦
C.我于蜀汉 王:封王
D.项羽击彭越等    数:屡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项羽欲汉王独身挑战    臣将军戮力而攻秦
B.病甚,驰入成皋 击沛公于坐
C.汉王伤胸,扪足曰 度我至军中,公
D.起行劳军,安士卒 亦明死生之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与项羽共同接受怀王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在关中称王,但项羽背负了盟约。
B.汉王历数项羽暴掠、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汉王虽然受了重伤,但痊愈之后在彭越、韩信的配合下,迫使项羽主动立约休兵。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未断句的部分断句。
乃 与 汉 王 约 中 分 天 下 割 鸿 沟 而 西 者 为 汉 鸿 沟 而 东 者 为 楚 项 王 归 汉 王 父 母 妻 子 军 中 皆 呼 万 岁 乃 归 而 别 去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
(3)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