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其小,劣之    金笼进上
B.昂其直,居奇货  遂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异,宰不信  无出右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5 08:5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过
C.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  以:因为
D.一怵于烛之武之利   怵:害怕、担忧
【小题2】下面“之”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此亡秦之续耳
B.夫晋,何厌之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将焉取之 拔剑撞而破之
D.因人之力而敝之  北蛮夷之鄙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胆识过人。在秦晋围郑之际,趁着夜色,以绳索拴在腰间沿城墙而下,独自面见秦伯。
B.烛之武善于辞令。劝说秦伯时,他先是示弱,然后指出晋国的忘恩负义,进而指出攻打郑国的利弊,话里话外都表明自己此次前来是为秦国和郑国着想。
C.晋侯冷静理智。面对秦伯临阵倒戈与属下的激愤,冷静地撤军,离开了郑国。
D.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退秦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他抓住了秦伯乃逐利之人。
【小题4】翻译下面文言文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部
B.地下邳西    略:夺取
C.吾欲关以东等弃之     捐:舍弃
D.战不利而固陵 壁:躲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 韩王成良从汉王故
B.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   汉王下马踞鞍问曰
C.汉王国,良因说汉王曰 项王不遣成国,从与俱东
D.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汉王用计,诸侯皆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秦王,泛指秦的统治者,不专指某位君主,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
B.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因此称关中为三秦。
C.太傅,三公之一,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也可指辅导太子的官,文中指后者。
D.谥,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为韩报仇,家国情深。他家五世担任韩国相国,韩国被秦灭国,他寻得刺客行刺始皇;韩王成被杀,他归附汉王,尽心尽力助汉灭楚。
B.张良际遇奇特,精于谋略。他亡匿下邳,得异人授予《太公兵法》;在刘邦前往巴蜀时,他劝刘邦烧栈道表明无意东还,以此来迷惑项羽。
C.张良明于识人,洞察大势。他建议刘邦封赏韩信、黥布和彭越,最终灭楚;韩信想自立为齐王,刘邦发怒,他劝刘邦封赏韩信来获得支持。
D.张良深得信赖,多受封赏。他很得刘邦欣赏,刘邦常常都会听从他的意见;他先后两次受封为成信侯,汉朝建国后又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