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可怜焦土  ②以地秦 ③韩魏之经营
割   ⑤而后人之 ⑥骊山构而西
A.①②/③/④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8 09:5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①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注) ①尪顿:衰病困顿,衰病困顿之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B.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C.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D.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命:指皇帝征召的命令。
B.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指尊长、师长。文中泛指老年人。
C.博士:有博今通古、古代学官、对某类人的尊称的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D.文帝:是皇帝刘恒的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
C.太祖任司空后,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了任命书,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D.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是守节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2)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士

明·方孝孺

(1)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

(2)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②缩。

(3)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③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4)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注①孙吴:指孙武和吴起。②嬴缩:赢,通“赢”,有余。缩,不足。③击刺坐作:击剑、刺枪、跪倒、起立,泛指兵士练武的动作。
【小题1】请解释下面句中“兵”的词义,在此基础上,根据《说文解字》对“兵”的解释,推测其词义的发展变化过程。(注:“兵,械也。”《说文解字》)
(1)释义。
①与国朝争雄,未决(_________)
②甲莫利于姑苏(_________)
③实未尝能将也(_________)
(2)推测“兵”的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第②段划线部分断句。
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小题3】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
【小题4】第②段“以为然,俾为将”反映了张士诚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小题5】文章最后一句“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