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一样的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泉涓涓而始流
C.风飘飘而吹衣
D.控蛮荆而引瓯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2-19 10:5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君山墓铭

宋欧阳修

予友蔡君谟之弟曰君山,为开封府太康主簿,时予与君谟皆为馆阁校勘,居京师,君山数往来其兄家,兄其以县事决于其府。府尹吴遵路素刚,好以严下吏,君山年少位卑,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吴公独喜,以君山为能。予始知君山敏于为吏,而未知其他也。

明年,君谟南归拜其亲,夏,京师大役,君山疾卒于县。其妻程氏,一男二女皆幼,县之人哀其贫,以钱二百千为其赙。程氏泣曰:“吾家素以廉为吏,不可以此污吾夫!”拒而不受。于是又知君山能以患爱其县人,而以廉化其妻妾也!

君山闲尝语予曰:“天子以六科策天下,而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之意也!吾独不然,乃昼夜自苦为学!”及其亡也,君谟发其遺槁,得十数万言,皆当世之务。其后逾年,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于是又知君山为天下之奇才也!

君山景祐中举进士,初为长溪县尉,县媪二子渔于海而亡,媪指某氏为仇,告县捕贼。县吏之,皆曰:“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君山独曰:“媪色有冤,吾不可不为理!”乃阴察仇家,得其迹,与媪约曰:“吾与汝宿海上,其十日不得尸,则为媪受捕贼之责。”凡宿七日,海水潮,二尸浮而至,验之,皆杀也,捕仇家伏法。

民有夫妇偕出,而盗杀其守舍子者,君山亟召里民毕会环坐,而熟视之,指一人曰:“此杀人者也!”讯之,果伏,众莫知其以何术得也。长溪人至今喜道君山事,如此。曰:“前史所载能吏,号如神明,不过此也。”

自天子与大臣条天下事而屡下举吏之法尤欲官无大小必得其才方求天下能吏而君山死矣此可为痛惜者也!

君山讳高,享年二十有八,于某年某月某日卒。今年君谟又归迎其亲,自太康取其柩以归,将于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所。谓余曰:“吾兄弟始去其亲,而来京师,欲以仕宦为亲荣,今幸还家,吾弟独以柩归,甚矣!老者之爱其子也,何以塞吾亲之悲?子能为我君山乎?”

乃为之铭曰:“呜呼!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可使父不哭子,老不哭幼。嗟夫君山,不得其寿,父母七十,扶行送柩,退之有言:死孰为夭!子墓予铭,其传不朽,庶几以此,慰其父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以严下吏 惮:使……忌惮
B.县吏之    难:感到为难
C.如此 多:许多
D.子能为我君山乎     铭:铭记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山疾卒于县 醉则更相枕
B.谓余曰    彼奚适也
C.捕仇家伏法 设九宾礼于庭
D.吾闻仁义行于天下也 凌万顷茫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山向来为官清廉,推行惠政爱护百姓。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拒绝接受县里人筹集的给他家办丧葬用的二百千钱。
B.对当时大多学者把记问典故和诗赋应对当作本事的观念君山独不以为然,他不分昼夜刻苦学习实务的知识,并留下相关文稿。
C.作者借用韩愈先生的话来表明一个人若才行高于当世,即使年纪轻轻而亡也不能说是短命,像君山这样是死而不朽的。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叙述君山的生平经历中表达了对他才干和品德的赞赏,但遗憾天子没有访求他这样的能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自 天 子 与 大 臣 条 天 下 事 而 屡 下 举 吏 之 法 尤 欲 官 无 小 必得 其 才 方 求 天 下 能 吏 而 君 山 死 矣 此 可 为 痛 惜 者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子与大臣讲天下利害为目,其所改更,于君山之稿,十得其五六。
②海有风波,岂知其不水死乎?且果为仇所杀,若尸不得,则于法不可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之   啖:吃。B.杀人如不能 举:举起。
C.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D.沛公起如厕 如: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皆叛  夫秦王有虎狼B.待大王来   常身翼蔽沛公
C.拔剑切啖之 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怀王诸将约曰 欲呼张良俱去
【小题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C.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
【小题4】把选文中画线的地方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