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泸江 次:驻扎B.除武昌 竟:最终
C.吾独其责   当:承担D.昆弟贫来者   归:回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参与政事,秦始皇始设此职。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识。他读书多记忆好,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让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2)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7 09:4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文宪。

(节选自《元史·程钜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代表尊长的字或号,表示尊敬的心意,是为避讳。《春秋》载: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元武宗名孛儿只斤·海山。
B.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叫改元。
C.御史台,中国古代监察官署的名称,又名宪台、乌台。御史,官名,秦朝开始设置,有纠察弹劾的权力。
D.谥,君主时代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德、平谥和恶谥三种,如文、哀、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钜夫聪慧有才识,深得皇帝赏识。程钜夫在皇帝诏问时,应对十分详尽,让皇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皇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程钜夫向皇帝建议寻访江南隐士,请求南人与北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等职务。皇帝力排众议,采纳了程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程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受当地官吏和百姓敬畏、爱戴。
D.程钜夫不恋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乡,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皇帝命官员为他饯行;敕令地方官员要经常慰问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2)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进 ,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元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军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B.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C.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D.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庚戌,是干支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B.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长,隶属于千户。
C.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丑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在七十关趁夜袭击宋营,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作战,李进被赏赐五次。
D.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曹鉴,字克明,宛平人。颖悟过人,举止异常儿。既冠,南游,具通《五经》大义。大德五年,用翰林侍讲学士郝彬荐,为镇江淮海书院山长。十一年,南行台中丞廉恒辟为掾史。丁内艰,复起,补掾史,兴文署。命伴送安南使者,沿途问难倡和,应答如响,使者叹服,以为中国有人。
至治二年,授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明年,奉旨括释氏白云宗田,稽检有方,不数月而事集,纤毫无扰。泰定七年,湖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天历元年,调江浙财赋府副总管。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元统二年,升同佥太常礼仪院,鉴习典故,达今古,凡礼乐、度数、名物,罔不周知。因集议明宗皇后袱庙事,援礼据经,辩析详明,君子多之。后以中大夫升礼部尚书,俄感疾而卒,年六十五。追封谯郡侯,谥文穆
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 僦屋以居。殁之日,家无余赀,唯蓄书数千卷,皆鉴手较定。鉴为诗赋,尚《骚》、《雅》,作文法西汉,每篇成,学者争相传诵。有文集若干卷,藏于家。
鉴任湖广员外时,有故掾顾渊伯,以辰砂一包馈鉴,鉴漫尔置箧笥中。半载后,因欲合药剂,命取视之,乃有黄金三两杂其中,鉴惊叹曰:“渊伯以我为何如人也!”渊伯已殁,鉴呼其子归之。其廉慎不欺如此。
(《元史·曹鉴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B.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C.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D.时丞相忽剌歹怙势恣纵/妄为威福/僚属多畏避/鉴遇事徇理辄行/独不为回挠/湖北廉访司举鉴宜居风纪/不报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冠,意思是已经二十岁行过加冠礼了。“冠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B.丁内艰,是指为母亲守丧。丁艰,也叫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按规定需离职居家守丧。
C.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指升官,这里也是指曹鉴升了官职。左迁,则是贬官。“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
D.谥文穆,谥号指人死后,根据他的生平事迹和品德修养而给予的评判性称号,谥号中的“文”应指“好学博闻”。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鉴从小就聪颖过人,且终生喜欢读书。他藏书数千卷并亲手校订,所写诗赋很受推崇;受命护送安南国使臣时,一路与之讨论学问、酬唱诗词,使者叹服。
B.曹鉴做事干练有方,能力过人。曹鉴奉旨调查核实佛教白云宗的田产,由于曹鉴稽查得法,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对地方百姓毫无侵扰。
C.曹鉴熟谙典章成例,通达古今。朝廷召集群臣商议讨论明宗皇后陪祭太庙的事,他知识广博,引经据典,剖析详尽,最终让君主采纳了他的意见。
D.曹鉴廉洁谨慎,属下顾渊伯曾将三两黄金掺杂在朱砂中送给他,半年后曹鉴才发觉此事,其时顾渊伯已去世,曹鉴就把黄金退还给他的儿子。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淮、浙大水,民以灾告,鉴损其赋什六七,势家因而诡免者,鉴核实,谕令首输。
(2)鉴天性纯孝,亲族贫乏者,周恤恐后。历官三十余年,僦(租赁)屋以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之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注)①黄冠师:道士。②贡:贡试,选拔贡士的考试。③驱奴:家奴。④掊克:聚敛、搜刮民财。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B.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C.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D.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犹年少,体尚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延佑是年号。早在西周时,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其中就制定了年号制度,以方便纪年。
C.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之称,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典籍中习见的“致事”“致政” “告归” “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玄文才过人,发奋学习。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弱冠之年,闭门苦读,儒学、史学及诸子百家全都研习。
B.欧阳玄明察善断、不畏权贵。县中许多长久难以决断的疑难官司,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虐待家奴的行为,欧阳玄都能公正判决。
C.欧阳玄为官清廉,声名显著。武冈县有人聚众闹事,他亲自带领人马前往,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武冈终于平定下来。
D.欧阳玄才高德劭,深受倚重。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负责编修史书。因病不能行走,破例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2)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 ,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B.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C.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D.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历,是官名。金朝曾在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元代在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台等衙署都设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
B.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或商旅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马。
C.赠,是朝廷根据死者生前的功绩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死者。“崇化宣力效忠功臣”是荣誉称号,余者是官职名。
D.忠烈,即忠义壮烈,是谥号,即朝廷在郭嘉死后评给的称号。谥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或功绩来评定,有褒贬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仕途通达。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立下战功而显贵,郭嘉在嘉定三年由国子生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入朝为官。
B.郭嘉虚心纳言。朝廷想在浙东温、台、庆元等路设立水军万户,郭嘉亲自到庆元后询问父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请求朝廷废止。
C.郭嘉统兵有方。遵照诏令召集百姓,教导进攻防守进退的方法,严明组织纪律,赏罚分明守信。在东方各部,广宁钱粮富足,甲兵最精锐。
D.郭嘉忠心护国。重兵围城后,郭嘉镇定自若,尽出家中财物犒劳义兵,申明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人后开城门追逐,寡不敌众而战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
(2)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