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题目: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9 06:45: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大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箕踞,指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表现:“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鸿门宴》中有“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两个“足下”分别是张良对项王及大将军范增的敬称。
C.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君主聚会群臣时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向北。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
D.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有很多,如“升”“进” “擢”等都表示升职,“贬”“谪”“左迁”等都表示降职。文中“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中的“拜”指升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大中大夫。
B.陆贾游说技巧髙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C.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尉佗亦能审时度势。在陆贾的一番劝说后,明白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汉王朝抗衡;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父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致其书者百余函,行次石头,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其资性介立如此。

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好《老子》《易经》。融与浩口谈则辞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或问浩曰:“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何也?”浩曰:“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时人以为名言。

三府辟,皆不就。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司徒左长史。安西庾翼复请为司马。除侍中、安西军司,并称疾不起。遂屏居墓所,几将十年,于时拟之管、葛。王蒙、谢尚犹伺其出处,以卜江左兴亡,因相与省之,知浩有确然之志。既反,相谓曰:“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庾翼贻浩书曰:“当今江东社稷安危,内委何、褚诸君,外托庾、桓数族,恐不得百年无忧,亦朝夕而弊。足下少标令名,十余年间,位经内外,而欲潜居利贞,斯理难全。且夫济一时之务,须一时之胜,何必德均古人,韵齐先达邪!王夷甫,先朝风流士也,然吾薄其立名非真,而始终莫取。若以道非虞夏,自当超然独往,而不能谋始,大合声誉,极致名位,正当抑扬名教,以静乱源。而乃高谈《庄子》《老子》,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长华竞。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弃言非所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益知名实之未定,弊风之未革也。”浩固辞不起。

(节选自《晋书·殷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B.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C.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D.及其末/年人望犹存/思安惧/乱既身囚/胡虏凡明德/君子宁/可然乎而世/皆然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B.迁,调动官职,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右迁”为降职,如“右迁楚长史”“右迁廷尉平”。
C.司马,古代官名,殷商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D.江左,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浩父亲性情孤高,京城人士托他带书信,他行至石头时,将所带书信尽投入水中,并说我殷洪乔不做送信的邮差。
B.殷浩与殷融都爱好玄理,殷浩为那些风流辩士们所推崇。殷融舌战辩论斗不过殷浩,著书立说则胜过殷浩。
C.王蒙、谢尚认为殷浩不问世事,无法面对江东百姓,因此二人便一同去看望殷浩,知道了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
D.庾翼写信劝殷浩出仕就职,认为殷浩少负美名,不问国事,这于理不合,且当代的大业,还须靠当代的杰士去完成,殷浩执意不出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
(2)官本臭腐,故将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故将得钱而梦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 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 庄不得击。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吏民  籍:慰藉,安抚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歉,谢罪
C.令将军与臣有   郤:通“隙” ,隔阂,嫌怨
D.常以身蔽沛公   翼:像翅膀一样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张良足智多谋。他看出项伯有恩必报,十分重“义”,于是对项伯阐明自己不愿背“义”、弃沛公而去的立场,得以顺利地把消息转告刘邦,并且引项伯会见刘邦。
B.刘邦善于笼络人心。他自知力量不敌项羽,于是对项伯以兄长之礼相待,并结为亲家,意在请项伯作为缓和自己和项羽矛盾的中间人。
C.项羽缺乏政治斗争策略,麻痹轻敌。对刘邦的假意谦卑,心慈手软,放松戒备,有意把曹无伤告密之事透露给刘邦,以显示自己对刘邦的信任。
D.范增富有才智谋略和政治远见。他深知刘邦将来对于项羽集团的威胁,所以一再暗中努力,想利用鸿门宴这一绝佳时机除掉刘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