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微时,妻之以女,即平阳公主也。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诏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

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节选自《旧唐书·柴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B.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C.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D.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文中指潼关以西的地区。与“沛公欲王关中”中的“关中”所指区域相同。
B.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或者是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高祖微时”指的是后者。
C.实封:臣子按与实际相符的封户来食其所得封户之租税的一种食邑制度。
D.贞观:谓正道示人之意。文中指的是唐朝君主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官宦之家,以好身手闻名。柴绍的祖辈和父辈皆非平民百姓,都曾经被帝王加官授爵。柴绍年少时矫健勇敢,以侠义自任而闻名关中。
B.柴绍不惧困难,决断理智冷静。柴绍三人为举义起事长途直奔,囿于现状,建成提出自保之策,柴绍冷静分析复杂的状况,做出了慎重正确的选择。
C.柴绍审时度势,能够料敌如神。作为长官,在部队到霍邑后与宋老生战斗前,柴绍先到对方城前观察敌军的部署情况,据状做出了自信的预先判断。
D.柴绍临危不乱,出其不意大胜。在吐谷浑与党项合力侵边、居高临下、乱箭齐发之时,柴绍仍能以女子跳舞之策迷惑对方,出精锐偷袭对方得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2)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4 06:5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为偏裨,屡建勋绩,由是知名。二年,自特进、右羽林军大将军,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时史思明陷洛阳,光弼守河阳,贼兵锋方盛,光弼谓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若何?”光弼曰:“过期而救不至,任弃城也。”贼帅周挚领安太清、徐黄玉等先次南城,将陷之,抱玉乃绐之曰:“吾粮尽,明日当降。”贼众大喜,敛军以俟之。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里夹攻,杀伤甚众,挚军退。固河阳,复怀州,皆功居第一,迁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为泽潞节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加领陈、郑二州,迁兵部尚书。抱玉数上言:“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许之,因是举宗并赐国姓。
广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师,乘舆幸陕,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京城南面子午等五谷群盗颇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领兵为五谷使招讨,连月不捷,乃诏抱玉兼凤翔节度使讨之。抱玉探知贼帅行止之处,先分屯诸谷,乃设奇潜使轻锐数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贼帅高玉方与诸偷会,遽为锐卒数十人掩擒之,因大搜获偷党,悉斩之,余党不讨自溃,旬日内五谷平。以功迁司空,余并如故。
时吐蕃每岁犯境,上以岐阳国之西门,寄在抱玉,恩宠无比,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连统三道节制,兼领凤翔、潞、梁三大府,秩处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恳让司空及山南西道节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书。上嘉其谦让,许之。大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辍朝三日,赠太保。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功臣安兴贵之 裔:后代。
B.诸军溃卒及村闾亡命相聚为盗 亡命:逃命,逃亡。
C.抱玉乃之曰     绐:欺骗。
D.吐蕃京师 寇:进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官修的正统的史书,大体包括本纪、世家、列传等几部分,在编排体例上采用编年体编写。
B.在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中,“迁”一般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如“迁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而“擢”指提拔,如“擢为泽潞节度使”。
C.“乘舆”常为皇帝的代称,“幸”则指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文中“乘舆幸陕”就是指皇帝到达陕北。
D.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朝廷给予他们的一个寓含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太保”就是皇上追赠李抱玉的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玉是功臣之后,爱好骑射,常常跟随军队幕府,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堂兄弟们,有的学习礼乐儒术,感染的是士人的风习。
B.乾元初年,李抱玉被李光弼引荐为偏将,在固守河阳、收复怀州的战斗中,他均功居第一,升任泽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C.在薛景仙率兵为五谷防御使,一连几个月都不能战胜群盗的情况下,李抱玉被委以重任,十天之内五谷就被平定,李抱玉也因功升任司空。
D.李抱玉职高位重,秩同三公,但十分谦让,受到了皇帝的称赞。去世后,皇上深深哀悼他,停止朝政三天以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抱玉因得缮完设备,明日,坚壁请战。贼怒欺绐,急攻之。
(2)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日用,滑州灵昌人,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初为芮城。大足元年, 则天幸长安,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日用支供顿事,广求珍味,称楚客之命, 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盛称荐之,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潜谋左道,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词甚抗直,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日用潜皆附之,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韦庶人称制, 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直为亲,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事必克捷。望速发,出其不意,若少迟延,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其夜,令权知雍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封齐国公,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 直恐惊动太上皇,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 谨身节用,承顺颜色;天子孝,安国家,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即大业都弃,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次收逆党,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时年五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复求入相,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文中的“芮城尉”和“新丰尉”是指同一级别的官员。
B.雍州,历史上的九州之一,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社稷,社稷本义是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检校,检校之衔始于晋朝,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职,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日用善于交接,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暗中谋划,使用邪魔歪道,崔日用据理力争,极力弹劾他,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表示愿意效劳,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邸,深自结纳, 潜谋翼戴。
(2)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于中书忿竞,由是转雍州长史,停知政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乃遣人谕意,铣大悦,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遇颍川贼帅沈柳生来寇罗川县,铣击之,不利,因谓其众曰:“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若从其请,必复梁祚,遣召柳生,亦当从我。”众皆大悦,即日自称梁公,柳生以众归之.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铣以绣为尚书令,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铣又恶而杀之。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数日,克其水城。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铣以太牢告于其庙,率官属缌缞布帻而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囚之,送于京师,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   
《旧唐书·萧铣传》
【注释】①缌: 缌 (sī)细的麻布:缌麻服(古代一种丧服,死者远亲穿用)。
缞: 缞 (cuī)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 同谋:共同谋划
B.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    弄权:玩弄权术
C.若待力屈,必害黎元 黎元:百姓
D.竟斩于都市    都市:大城市中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穿六个月丧服的人。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太牢”,即古代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而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要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被称为“牢” 。
C.“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之后各个朝代曾改过名称,但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D.“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铣家境贫寒,以孝成名。萧铣虽为皇族后代,但少时贫寒,炀帝时因外戚之恩被提拔为罗川县令。
B.萧铣顺应民意,聚众反隋。大业年间董景珍、张绣等叛隋,推举萧铣为主。萧铣做首领后很快就聚集数千人。
C.萧铣诛杀功臣,势力渐弱。萧铣先后诛杀董景珍之弟和张绣,大臣相互残杀,致使故人边将心生疑惧,多有叛离,因此兵势渐弱。
D.萧铣心念百姓,主动投降。武德四年,萧铣兵败,他认为天命不在梁,若顽固抵抗,定会伤害百姓,于是主动投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
(2)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 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对帝王有较大的影 响。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谦逊谨慎。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