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0 01:4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野鹤轩壁记

[明]归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 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
A.耳B.乎C.矣D.也
【小题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小题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小题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

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汉十一年,黥布反,上自将兵而东,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留侯病,自强起,至曲邮。上曰:“子房虽病,强卧而傅太子。”是时叔孙通为太傅,留侯行少傅事。

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部
B.地下邳西    略:夺取
C.吾欲关以东等弃之     捐:舍弃
D.战不利而固陵 壁:躲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 韩王成良从汉王故
B.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   汉王下马踞鞍问曰
C.汉王国,良因说汉王曰 项王不遣成国,从与俱东
D.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汉王用计,诸侯皆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秦王,泛指秦的统治者,不专指某位君主,文中“秦王”与“秦皇帝”意思不同。
B.三秦,指关中地区,项羽把关中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因此称关中为三秦。
C.太傅,三公之一,职在辅助皇帝,使无过失,也可指辅导太子的官,文中指后者。
D.谥,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的称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为韩报仇,家国情深。他家五世担任韩国相国,韩国被秦灭国,他寻得刺客行刺始皇;韩王成被杀,他归附汉王,尽心尽力助汉灭楚。
B.张良际遇奇特,精于谋略。他亡匿下邳,得异人授予《太公兵法》;在刘邦前往巴蜀时,他劝刘邦烧栈道表明无意东还,以此来迷惑项羽。
C.张良明于识人,洞察大势。他建议刘邦封赏韩信、黥布和彭越,最终灭楚;韩信想自立为齐王,刘邦发怒,他劝刘邦封赏韩信来获得支持。
D.张良深得信赖,多受封赏。他很得刘邦欣赏,刘邦常常都会听从他的意见;他先后两次受封为成信侯,汉朝建国后又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