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4 09:4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褒字子渊,蜀人也,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益召高材刘向、张于侨、华龙、柳装等待诏金马门。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上颇作歌诗,欲兴协律之事,丞相魏相奏言知音善鼓雅琴者渤海赵定、梁国龚德,皆召见侍召。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时汜乡候何武为僮子,选在歌中,久之,武等学长安,歌太学下,转而上闻.宣帝召见武等观之,皆赐帛,谓曰:“此盛德之事,吾何足以当之!”褒既为刺史作颂,又作其传,益州刺史因奏褒有轶材,上乃征褒,既至,诏褒为圣主得贤臣颂其意。褒对曰:“夫荷旃被毳者,难与道纯绵之丽密;羹藜含糗者,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虽然,敢不略陈愚而抒情素!夫贤者,国家之器用也。所任贤,则趋舍省而功施普;器用利,则用力少而就效众,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其后太子体不安,苦忽忽善忘,不乐。诏使褒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造作。疾平复,乃归。太子喜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令后宫贵人左右管诵读之。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

(节选自《汉书·王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B.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C.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D.今臣辟/在西蜀生/于穷巷之中长/于蓬茨之下/无有游观广览之知/顾有至愚极陋之/累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另一种指六部儒家经典。
B.《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其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故名《楚辞》。
C.太牢,天子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率,只有羊、豕,没有牛。
D.太子,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由于立嫡立长,皇帝的嫡长子一般自动获得太子身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褒初露锋芒,文才声名远播。他讲论六艺群书,广泛而详尽地搜罗奇异的玩好,征召九江人被公诵读《楚辞》。
B.王褒擅长写作,多次受到征召。益州刺史王襄曾召他作《中和》《乐职》《宣布诗》,皇上也曾召他作颂。
C.王褒善诵奇文,巧为太子治病。太子身体不适时,王褒奉诏进宫侍奉太子,他早晚用诵读奇文的方法为太子治病。
D.王褒为人谦卑,应召陈词委婉。当他接受为圣明君主得到贤臣而作赋颂的任务时,他态度谦逊,抒发衷情,作了赋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神爵、五凤之间,天下殷富,数有嘉应。
(2)于是益州刺史王襄欲宜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以熙甫追配唐、宋八大家。其于介甫子繇。殆有过之无不及也。士生于斯世。尚能知宋、元大家之文。可以与两汉同流。不为俗学所澌灭。熙甫之功。岂不伟哉!

(选自钱谦益《题归太仆文集》)

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选自王鸣盛《钝翁类稿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B.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C.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D.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B.归宁是古代婚俗礼节的一种,即回家省亲,一般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C.弱冠是古时汉族男子满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D.台阁体是指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的“台阁体”诗,风格妙远淡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才学过人,但科举不顺。他九岁能够写文章,十五岁在项脊轩日夜苦读,弱冠之年已精通经典;然科举考试屡试不第,四十四岁才当上知县。
B.归有光文才盖世,却不被重用。他的文才令同时代的文坛领袖折服,钱谦益认为他能与唐宋八大家比肩,后世也对他推崇备至;而他只官至太仆丞。
C.归有光情感细腻,且诉诸笔端。他在《项脊轩志》中以平淡自然的笔调记叙日常生活小事,从琐屑事件的叙述中表现悠远的意趣,不言情而情无限。
D.归有光法古先贤,更光照后世。他喜欢司马迁的《史记》,在知县任上一心想用古代的教化实施治理;他改变了当时虚伪的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2)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不为俗学所澌灭,熙甫之功,岂不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