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   六百一十六言   凡:总共
B.弦弦掩抑声声   思:悲伤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鸟声婉转
C.东船西舫言   悄:静 如听仙乐耳明   暂:暂时
D.四弦声如裂帛    一:同时    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5 10: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汝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到……去
B.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 瞪视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拜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怒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交往,特别是酒后的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荆轲非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小题4】下列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庐于墓次   次:旁边
B.人有怪而问之者 怪:感到奇怪
C.高祖宥之不问也 宥:责备
D.诏权假昂节 权假:暂时代理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金陵琐事(节选)

明·周晖

史痴,名忠,字端本,一字廷直,复姓为徐生。十有七岁,方能言。外呆中慧,人皆以痴呼之,又谓之痴仙。性卓荦不羁,好披白布袍,载方斗笠,鬓边插花,坐牛背,鼓掌讴吟。往来市井,旁若无人。 诗写自己胸次,不以煅炼为工。喜画山水、人物、花木、竹石,有云行水涌之趣,不可以笔墨畦径求之。自题其画云“名画法书无识者,良金美玉恍精神。世间纵有空青卖,百斛难医眼内尘。” 才情长于乐府新声。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同时陈大声、徐子仁,皆以词曲名家,亦服其敏速。

雪江汤宝,邳州卫指挥,雄武有文艺,爱与骚人墨客游。尝以事来金陵,闻痴翁之名,夜造其门。时盛暑,痴翁散发披襟,捉蒲葵扇而出,握手欢甚,不告家人,即登舟游邳去。

痴翁无嗣,一女既笄,婿贫不能娶。与婿约:“元夜,略具只鸡斗酒,我当过饮。”至元夜,诳其妻与女曰:“家家走桥,人人看灯。曷亦随俗可乎?”携妻与女,送至婿家,取笑而别。后补女妆奁,大半是平生诗画耳。

家世饶于资,不问生产,又复好施,晚年家用困乏。有妻弟寡妇,自徐州携四男二女来依,痴欣然养之。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妻朱氏,号乐清道人,颇贤淑。爱姬姓何,号白云,聪敏事,喜画小景,工篆书,知音律。痴翁寻两京绝手琵琶张禄授之,尽得其妙。每制一曲,即命白云被之于弦索。所居在冶城,去卞忠烈庙百余步,有卧痴楼。楼中几案、笔研、图书、彝鼎、香茗、饮食,一一精良雅洁。吴中杨吏部循吉之,作卧痴楼记。

吴小仙画痴翁一小像,沈石田赞之云:

眼角低垂,鼻孔仰露,旁若无人。高歌阔步,玩世滑稽,风颠月痴。洒墨淋漓,水走山飞。狂耶?怪耶?众问翁而不答。但瞪目视于高天也。

相知具酒食邀之作画,痴翁且饮且画。略不经意,顷刻数纸。酒醉,则兴愈豪,画愈纵甚。至发狂大叫以自快。

 

 

 

痴翁买舟特访沈启南于吴中。到门,值启南他往。见堂中登有素绢,濡墨摇笔成山水一幅,不题姓名而去。苍头请留姓名,痴翁笑曰:“汝主人见画,即为神交,何必留姓名乎?”启南归,见其画曰:“吾阅人画多矣。吴中无此人,非金陵史痴不能也。”遣人四觅之,邀回,果是痴翁。相与一笑,留启南话堂中,三月而返。后启南来京,多馆于卧痴楼中。

痴翁年八十余尚康健,饮酒步履如少壮人。预出一生殡,杂于亲友中,送出聚宝门外。又知死期,无疾而终。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以煅炼为工 煅炼:锤炼推敲
B.不问生产     生产:谋生产业
C.聪明事,喜画小景   解:领悟、领会
D.吴中杨吏部循吉之   与:赠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府: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的官府,后也指乐府诗,本文即为此意。
B.既笄:即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也表示到了结婚年龄了。
C.元夜:农历正月十五元夜,又称上元节、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D.妆奁:原指女子梳妆打扮时所用的镜匣。后泛指随出嫁女子带往男家的嫁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搦笔乘兴书之,略不构思,或五六十曲,或百曲,方阁笔。
(2)凡书画器用,素所钟情不能舍者,尽鬻之以供朝夕,略不介念。人多义之。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史痴之“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