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复一,字敬夫,同安冬。天启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岁大旱,布衣素冠,自系于狱,遂大雨。安邦彦反,贵州巡抚王三善败殁,进复一兵部右侍郎代之。兵燹之余,斗米值一金,复一劳徕拊循,人心始定。寻代杨述中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便宜从事。复一乃召集将吏,申严纪律,遣总理鲁钦等救凯里。贼围普定,遣参将尹伸、副使杨世赏救,却之,捣其巢。钦与总兵黄钺等复破贼于汪家冲、蒋义寨,长驱织金。织金者,邦彦巢也,缘道皆重关叠隘,木石塞山径,将士用巨斧开之,或攀藤穿窦而入。’贼战败,遁深箐。穷搜不得邦彦,乃班师。复一以邻境不协讨,致贼未灭,请敕四川出兵遵义,抵水西,云南出兵沾益,抵乌撒,椅角平贼。帝悉可之。因命广西、云南、四川诸郡邻贵州者,听复一节制。

五年正月,钦等旋师渡河。贼从后袭击,诸营尽溃,死者数千人。时复一为总督,而朱燮元亦以尚书督四川、湖广、陕西诸军,以故复一节制不行于境外。钦等深入,四川、云南兵皆不至。复一自劾,因论事权不一,故败。巡按御史傅宗龙亦以为言,廷议移燮元督河道,令复一专督五路师。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复一候代,仍拮据兵事。贼党安效良首助邦彦陷沾益,云南巡抚沈儆炌遣兵讨之,未定,迁侍郎去。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至十月,复一卒于平越军中。讣闻,帝嘉其忠勤,赠兵部尚书,谥清宪。

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节选自《明史·蔡复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B.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C.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D.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为明熹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B.都御史,御史的一种。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都察院的长官。
C.尚方剑,指中国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可以封赐大臣。持有尚方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D.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谥是对古代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追加称号。两者都是对逝者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复一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贵州兵乱之后,米价飞涨,他作为贵州巡抚,亲自慰问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B.蔡复一富有谋略,善于用兵。为剿灭安邦彦,他提出从四川、云南出兵,形成掎角之势灭贼,得到皇帝认可。
C.蔡复一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发生旱灾,他自罚求雨;与朱燮元不和,导致讨贼失败,他分析原因,自我检讨。
D.蔡复一戎马生涯,勤勉尽忠。天启年间,他在西南致力剿贼,在等候代任者期间,仍操劳军务,后来死于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2)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0 08:30: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林,其党自绍兴窜,转掠杭、严、徽、宁、太平,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为官军所迫,奔浒墅。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给事中夏栻、孙浚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隆庆元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兵练而后边事可议。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吏部因言:“往昔执政喜人悦己,属吏恃为奥援。构陷堂上官,至屈体降意,倒置名分。在外巡按御史亦曲庇进士推知,监司贤不肖出其口吻。害政无甚于此。”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邦辅累乞骸骨,不听。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遂致仕去。居三年,卒。赠太子少保。邦辅廉峻。自吴中被逮时,有司上所储俸钱,挥之去。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

《明史·崔邦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B.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C.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D.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邦辅,定陶人,为官廉洁刚直,做官四十年,家中没有余钱,可谓是一代清官。
B.在围剿倭寇的战役中,曹邦辅亲自督战,战斗节节胜利,却受到赵文华等人的诬陷被谪戍朔州。
C.曹邦辅曾被杨博任命为左副督御史,同时协助处理都察院的事物,后来进入兵部,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并非上策,紧急练兵才是边疆防御的良策。
D.曹邦辅深得穆宗信任,多次请求退休都没被允许,但他仍心系皇上,即使在患病时也不忘给皇上忠告。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
(2)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倭,文中指倭寇。指14至16世纪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
B.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
D.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喻义,字湘中,益阳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请假归。天启初还朝,历官谕德。六年擢南,京国子祭酒。诸生欲为魏忠贤建祠,喻义惩其倡者,乃已。忠贤党辑东林籍贯,湖广二十人,以喻义为首。庄烈帝嗣位,召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寻充日讲官,教习庶吉士。

喻义性严冷,闭户读书,不轻接一客。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帝为褒纳。以时方用兵,而督抚大吏不立军府,财用无所资,因言:“武有七德,丰财居其一。正饷之外,宜别立军府,朝廷勿预知。飨士、赏功、购敌,皆取给于是。”又极陈车战之利。帝下军府议于所司,令喻义自制战车。喻义以战车营造职在有司,不肯奉诏。帝不悦,疏遂不行。

进讲《尚书》,撰《布昭圣武讲义》。中及时事,有“左右之者不得其人”语,颇伤执政;末陈祖宗大阅之规,京营之制,冀有所兴革。呈稿政府,温体仁不怿。使正字官语喻义,令改。喻义造阁中,隔扉诮体仁。体仁怒,上言:“故事,惟经筵进规,多于正讲,日讲则正多规少。今喻义以日讲而用经筵之制,及令删改,反遭其侮,惟圣明裁察。”遂下吏部议。喻义奏辨曰:“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亦旧制也。臣展转敷陈冀少有禅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令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喻义雅负时望,为体仁所倾,士论交惜。濒行乞恩,请乘传,帝亦报可。家居十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零四》,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刪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B.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C.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D.臣展转敷陈/冀少有裨益/体仁删去臣/诚恐愚忠不获上达/致忤辅臣/今稿草具在/望圣明省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B.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官员考核等职事,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D.政府,起源于“政事堂”和“二府”两名之合称,与现在的政府的含义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喻义反对阿谀奉承。有人打算为魏忠贤建祠堂,罗喻义惩罚了带头的人,魏忠贤的同伙把他列为湖广地区东林党人的首领。
B.罗喻义关注军事。他建议完善军队的财务制度;他提出车战的好处,皇帝把他的意见下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不予执行。
C.罗喻义不惧权贵。罗喻义在讲义中的有些话得罪了当权者,惹得温体仁不高兴,温体仁派人转告罗喻义,要罗喻义修改,结果却被罗喻义讥讽。
D.罗喻义享有声望。他对温体仁指责自己的言论进行辩白,结果还是被温体仁打倒,罗喻义有声望,很多人对他的遭遇表示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喻义见中外多故,将吏不习兵,锐意讲武事,推演阵图献之。
(2)吏部希体仁指,议革职闲住,可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
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
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

(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B.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C.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D.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运司,官署名,掌管地方盐务。古代实行盐铁官营,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之一。
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礼部掌管礼仪、祭享、漕运、贡举等事务。
C.两淮,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
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九畴能把握全局,清廉公正。他得到大臣们的推荐担任盐运司官员后,痛下决心改革遗留问题,所提建议被皇上定为法令。
B.耿九畴办案能力强,能刚正执法。他曾多次辨析办理疑难案件,还不惧怕给事中王汝霖等人,最终使章瑾受到惩治。
C.耿九畴善于治理地方,安抚灾民。当凤阳遭受灾荒、快要产生盗贼时,他奉命前往巡视招抚,招来七万户流民,安定了地方。
D.耿九畴颇有见解,善于处理边境事务。他弹劾私自役使操练士兵的杨得青等人,命令各边镇检举上报此类现象,并反对增加临洮戍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
(2)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