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②暮去朝来颜色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B.①吴之民方痛心焉   ②蚓无爪牙之利
③吾从而师之 ④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
整顿衣裳起敛容 ④为巡船所物色
D.①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河内,则移粟于河东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7 06:45: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客    属:致意,引中为劝酒B.渺渺兮予怀   怀:心中的情思
C.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D.而未尝也   往:去,前往
【小题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文中的“壬戌之秋”的“壬戌”使用了干支纪年法。
B.“七月既望”中的“望”,月满为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同样的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朔”。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六艺”有时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D.“九州”指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秦国居雍州,其他八州分别是青州,充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造苦、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于是饮酒乐”,情不自禁地“扣弦而歌”模拟的是屈原《湘夫人》《思美人》中诗句的骚体形式,抒发了诗人对天各一方的“美人”的情思。
C.作者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意象,阐明了事物皆具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作者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月是不值得人类羡慕的,要及时行乐。
D.本文所写的景物,不仅仅停留在客观对象的简单再现上,而且结合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升华为具有独创性的中美意象,使本文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家于郑州,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文     属:撰写
C.深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寻检     恣:任意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漂泊十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