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六国B.以天下之民    弱:使……弱小
C.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D.非于九国之师也   抗:匹敌、相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朝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②隳名城,杀豪杰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废先王之道
⑤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⑥振长策而御宇内
A.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叙述了秦始皇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对内镇压对外掠夺的措施。
B.作者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文中叙述秦始皇取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是为了反衬出秦朝灭亡之迅速。
D.作者既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也批评了他不体恤百姓的暴行苛政。
【小题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8 05:47: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Ⅱ过秦论(贾谊)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外连横而诸侯②有卷天下,举宇内,括四海之意③会盟而谋秦④然陈涉瓮绳枢之子⑤焚百家之言,以黔首⑥序八州而同列⑦天下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A.①⑤/②⑦/③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⑥/②⑦/④D.①⑤⑥/②⑦/③④
【小题2】(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B.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下篇。
B.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青州、兖州、冀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
C.“百家之言”指诸子百家的著作,秦朝称百姓为“黔首”,“亿仗之城”指华山,“不测之渊”指黄河。
D.七庙指宗庙,古代礼制规定诸侯可设立七座宗庙,“七庙隳”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这里指秦王朝灭亡。
【小题3】(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嬴政继承前几代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登上皇帝的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B.秦王嬴政对内实行愚民政策,将天下的兵器收集到咸阳销毁,熔化熔造成十二个金人,以此来削弱天下的民众。
C.秦始皇时王朝兴盛,天下无敌,而灭亡时却不堪一击,两相对照,极力形容始皇一朝的强盛,行文气势磅礴。
D.选文部分,贾谊着重评论秦始皇,综论秦统一天下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后勤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王怀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亲士民,以暴虐为天下始。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而观其亡。夫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嗷嗷(众多的愁怨声),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以礼天下,天下集矣。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B.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C.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D.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朱:指的是春秋时的范蠡,吴越争霸时,范蠡为越国大将军。吴国被灭后,范蠡功成身退,经商致富,被称为陶朱公。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早在战国时期,“山东”这一名称就出现了。那时,秦国踞关中,六国则在崤山、函谷关以东,那时的“山东”,是泛指崤山以东的黄河流域。
C.八州:当时,六国分居于八州,秦居荆州。古时天下分九州,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说明作者劝说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第二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应,赢粮而景从。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过秦论·上》)
文段二
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王霸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选自《过秦论·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B.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C.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D.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含义与当时常见的庶民相同。。
B.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公”是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的称谓。
C.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名义上服从王室政令,忠于王室。
D.社稷,“社”,谷神,“稷”,土神。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借指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写了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在消灭了各国诸侯之后,继续扩大版图,靠武力征伐创建了史无前例的秦帝国。
B.文段一写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C.文段二写了秦始皇、二世、子婴都没有对自己的残酷暴虐的统治进行反思,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覆灭。
D.文段二中,作者将秦王朝与上古先王进行了对比,指出秦早亡,而先王却能使天下大治,原因是治国法令不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2)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