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B.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C.服阕是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D.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9 06:43: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齐桓公求管仲》)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宥:音yòu,宽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B.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C.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D.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B.夫晋,何之有     厌:厌烦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编年体史书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