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砉然向然
B.技盖至此乎
C.善刀而藏之
D.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1 10:0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其一《兰亭集序》(节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其二《兰亭记》

(唐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注)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注)辩才:辩才禅师。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小题1】下列各项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前,抱在怀里
B.俯仰一世   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的缘故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A.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B.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C.徘徊于斗牛D.以故其后名曰“褒禅”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其下平旷,有泉B.幽壑之潜蛟
C.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D.鱼虾而友麋鹿
【小题4】选出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死生亦大矣
A.欣于所遇B.而今安在哉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弟子又幼来玩 耽:潜心
B.才艺,多权谋 负:有
C.购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D.更不复于梁槛上   安:放,藏
【小题6】下列对文中个别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C.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D.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B.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C.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涛,字济之,世居富春。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尝与客谈论,往往能其客议。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稍长,居苏州。时天子平刘继元,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吴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公私作于家,客有持去者,吴士见之大惊,遂有名于南方,淳化三年,以进士及第,为梓州榷盐院判官。会两川盗起,攻劫州县,公乘贼未至,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且曰:“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有余可给薪蒸,为久围之备。”身与士卒守堑壁,凡围百日,不能破。贼平,就除观察判官,赐以器币。

明年,知益州华阳县。县人苦兵劫,皆逃失业,朝廷下令,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而逃人归者不复得。公至,则手判讼牒,以谓恤乱抚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贫人失业,尽夺之,其诏书不用。

真宗方考责能吏,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赐緋鱼袋,即日试于学士院。明日,边臣有急奏,天子诏且亲征。是时,大贼王长寿又劫曹、濮,真宗面语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至则缚凶人赵谏、赵谔,斩于京师,曹人以宁。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署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奉使举人连坐,自公始。

天禧五年,真宗葬永定陵,诏山陵使:道路所经,拆民庐舍及城门,以过车舆象物。公上言先帝封祀,行幸,仪物全盛,不闻所过坏民居,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书奏不听,以疾求去职,迁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自言吾于天下无一怨,待士君子,必尽其心,虽人出其下,亦未尝敢懈怠。家居有法度,抚养孤幼,极恩爱,常时温和谦厚,真长者。所至必有能称,不幸中废以疾,不得尽其所为。及居西京,不关人事,惟理医药,与方术士语,终日不休。岁时,河南官属诣门请见,惨然肃洁,有威仪,不若老且病者。享年七十有四,以寿终。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能其客议  改变
B.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  清除
C.其诏书不用  搁置
D.自言吾于天下无一怨  嫌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涛,浙江富春人,少时聪颖过人,后来移居苏州时,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其文大受吴中文士钦服,他也因此名扬江南。
B.谢公任华阳县令时,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安抚百姓。
C.谢公出使还朝后,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并让他们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
D.谢公温和谦厚,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所到之处必有让人称道的政绩,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未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2)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谢公为政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良问日:“大王来何操?”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日:“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日:“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日:“沛公安在?”良日:“闻大王有意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虏矣!”

(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礼不辞小 让:谦让
B.乃令张良留 谢:辞谢
C.芷阳间行 道:取道
D.闻大王有意过之 督:督查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属今为虏矣!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夫晋,何厌有?
C.乃欲以生劫
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