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室仅方丈B.语未毕,余泣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2 12:46: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谋诸妇。如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举酒客 属:劝酒
B.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乘
C.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十五
D.今者暮 薄:稀薄
【小题2】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营造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选文二中“归而谋诸妇”数语,富有生活气息。
B.选文一侧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选文二则在叙事中融入写景与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C.两段选文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选文一描绘的是初秋景色,选文二则是初冬景色。
D.两段选文都描写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选文一营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选文二营造清冷高远的意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同类题3

阅读《师说》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①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②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敦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③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书之书而习其句读⑤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日:“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以贻之。

注:①学者:求学的人。②受:通“授”,传授。③年:出生的年岁④众人:普通般人。⑤句读:也叫句逗,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面须为读(逗)。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读(逗)的教学。⑥不断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
B.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里
C.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下面
D.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生乎吾前,闻道也,固先乎吾。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C.师不必贤弟子。 不拘于时,学
D.惑不从师。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笑之。
【小题3】下列各组人物中都有“向老师学习”的一项是
①古之学者②李蟠③童子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君子⑥今之众人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的做法,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家里有钱还是没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对老师的职责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B.文章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以向别人学习为耻的恶劣习气。
C.文章第三段,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四人拜孔子为师的实例,阐释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D.《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