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輮以为D.蚓无爪牙之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4 01:4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回答问题:

《诸子喻山水》: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仲尼亟称于水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秋水》: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吾在天地之间,犹小木小石之在大山也。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心不地则物不必载B.明主不厌人
C.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D.舞幽壑之潜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始于其址”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声闻过情,君子B.以其善
C.孔子登东山而D.孤舟之嫠妇
【小题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江陵,顺流东也B.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C.不知何时止不盈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小题5】下列各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
B.方存乎见少,又奚自多
C.上下交朴,道为舍
D.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小题6】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犹小木小石在大山也
B.不知东方既白
C.野语有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D.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小题7】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名成前,德垂于后B.吾长见笑大方之家
C.唐浮图慧褒始舍其址D.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8】指出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又奚以自多”相同的一项:(    )
A.以为莫己若B.客有吹洞箫者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方存乎见少

同类题3

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各 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室西连于中闺B.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朝看水东流,暮观日西坠。
【小题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凭几学 烽火连三月,家抵万金
②客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A.两个“书”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书”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书”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书”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小题3】解释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后五年,吾妻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崔立之书(1)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至于颠顿狼狈,失其所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下之所背而驰者也。

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闻吏部有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于中书。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取所试读之,乃类于俳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既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因复求举,亦无幸焉。

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扬雄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人而后知。

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之辞也。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主上不得,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闲之野,钓于寂寞之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作唐之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将必有一可。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愈再拜。

(取材于韩愈《答崔立之书》)

注释:(1)本文写于贞元十一年夏,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不遇,离京东归时。崔立之,字斯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有举进士者,人多之  贵:看重
B.而又于中书 黜:降职
C.尤非相之辞也 悉:了解
D.主上不得    怡:快乐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分)
①衣食不足,谋所亲    ③人尤谓
②然后见知天下 ④以为必俟工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
身处困厄而不懂变通,以至于多次参加考试均失败受辱
B.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
主持考试的官员重在考查应考者人品的好坏
C.肯与夫斗筲小人决得失于一夫之目
怎么肯和才识短浅的小人在庸夫俗子面前一争高低
D.足下无为为我戚戚也
您不必为我过于忧伤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韩愈在十六七岁时,认为做官就是为他人谋福利,到二十岁之后,认为做官不仅仅是为他人,这与他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有关。
B.韩愈两次参加博学宏辞科的选拔求官都失败后,心中郁闷不平,认为博学宏辞科考试中的应试文章就像歌舞滑稽戏艺人的语言。
C.崔立之在来信中将韩愈比作献玉者,认为他的璞玉必须经过加工磨砺,才能扬名天下,即使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也应毫不动摇。
D.韩愈自信,潜心研究总结自己人生经验中的得失,就能被当权者举荐任用,上可以得到卿大夫的职位,下也可以做个地方官员。
【小题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②乃不自进而已耳
【小题6】孟子提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也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想法,请选取其中的一处简要概括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