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⑴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⑵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7-02-23 06:3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详细的描写。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焉得有此人/是日定矣
B.上下一/强饮三大而别
C.挐一小舟/荆国有于地而不足于民
D.湖中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得虎子
【小题2】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____和游湖人的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B.文章结尾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C.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议论。
D.文章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小题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先从听觉上描写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景象,接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夜晚乘船独往湖心亭所看到的湖中雪景,描绘出一幅水墨湖山夜雪图。
B.甲文在写景之后,笔锋一转,继写湖心亭的奇遇,“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写对方的惊讶实际就是写自己的惊讶。
C.甲文写景,虽寥寥数语,即写出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乙文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晚春时节西湖的神韵之美。
D.甲乙两文语言都很简省,甲文中的主人公既有遇人之乐,也蕴藏着淡淡的怅惘与哀愁,而乙文中的主人公则完全陶醉在西湖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