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想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更是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对此,你们青年人不仅要心里明白,还要真正能实行,才能接好前人的接力棒,才不会虚度此生。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小题1】本文第④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
【小题2】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
【小题3】文中第④段赞美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请你仿照后一种形象的语言,再写一句表达对青年人的赞美。
【小题4】文章结尾,长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1-06 10:32: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小题1】选文中“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2】文中“你们”“我们”这两种人称交替使用有什么作用?
【小题3】如何理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4】联系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谈谈选文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它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哪种精神?

同类题2

阅读***的《纪念白求恩》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小题1】对第一段的结构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麻木不仁”的意思是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B.选文的前两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凸显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C.第三段中用一组排比,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
D.选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夹叙夹议,层次清晰,感情真挚。

同类题3

(一)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6年动土,1689年竣工,至今约290年的历史。A全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B 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C 宫顶建筑摒弃了巴洛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D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雍容典雅。宫内还存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成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门对称的17面大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的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笼的园林中。
【小题1】第1小节先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_____ ,然后说明其全宫占地总面积。从中可知道凡尔赛宫包括两大部分,即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本段说明宫殿建筑的顺序是:从_________ 到 ________,再到__________ 。
【小题2】“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是从第(1)节中抽出的句子,放在A、B、C、D哪一处最合适?
【小题3】第2小节能体现“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的有四方面。请分别写出这四方面
【小题4】从第二小节中找出一个与第一小节“造型优美”结构相一致的四字短语
【小题5】根据选文,说说作为宫殿建筑,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有什么不同之处?
紫禁城有4座城门:南面有午门,北面有神武门,东西有东华门、西华门。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周围环绕着10米多高的城墙,墙外是50多米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同类题4

阅读《怀疑与学问》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小题1】文中第⑤段括号处应依次填入关联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   都   不然   和B.不论   都   否则   或
C.尽管   而   否则   及D.不论   总   否则   或
【小题2】对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对于传说的话有“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
B.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推敲,不应当随便就信了。
C.对于任何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D.对于任何学说,都不能相信,必须要去亲自验证才能确认。
【小题3】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作者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举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然后得出结论。
B.本文立论有深意,论述有理有据。第⑤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作为分论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作具体阐释。
C.第⑥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正面说理,然后从反面说理。
D.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达流畅,清婉隽永,自然淡雅,富含哲理。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
【小题4】如果在第⑥段画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牛顿看到苹果自由落地,创立“万有引力学说”。
B.瓦特看到水壶盖子被蒸汽冲飞后,改良了蒸汽机。
C.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日心学说。
D.祖冲之潜心研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小题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小题2】为什么该敬业?
【小题3】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________论证,其目的是什么?
【小题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照作者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