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南溪早春 

[宋]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 ①本诗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小题1】诗人是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
【小题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06 10: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以下各题。
(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
(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 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 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 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 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 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
【小题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
【小题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年九十(将要)
B.杂然相(赞同)
C.河曲智叟以应(丢失)
D.飞来山上千塔(古代长度单位)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操蛇∕之神∕闻之
D.不畏∕浮云遮∕望眼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操蛇之神闻之
C.跳往助之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小题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一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人物对话。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C.《愚公移山》一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是为了突出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D.读了《愚公移山》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加上神灵的帮助,一定能成功。
【小题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小题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且焉置土石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小题7】请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千寻”的表达效果。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