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为了真实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育才中学决定采用问卷的形式,在全校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在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中,几乎所有人在第一题“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必要的吗”的答案中,选择了“非常必要”或“必要”,分别占46%和50%,仅有两名同学选择了“不是很必要”。不少同学在“阅读心得或感受”中表示,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拓展知识面”“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绝大多数学生内心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44%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只有40%的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其他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旅游”“体育运动”等。

材料二 调查显示,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不到半数,5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5~1小时。而阅读的时间段以“睡前”为主,占68%。另外,18%的学生会在“上课时”读课外书,14%的学生选择在“早上或中午等其他时段”进行课外阅读。

材料三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碎片化阅读正在流行。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通过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的模式。通过微博获取信息的学生就占调查的八成以上,“信息量大、阅读方便、更新速度快”是学生热衷微博的原因。而时间的碎片化也直接助推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

(1)材料一、二反映出学生阅读的哪些现象?
(2)针对材料三,请你谈谈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3)你班将举行以“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主题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7-02-23 06:0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④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释)①属:撰写。②进士第:考取进士,又叫进士及第。③翕然: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④南:意思是向南。⑤瞑坐:闭着眼睛坐着。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又患无师名人与游(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______________)
(3)颐既(____________)
(4)河、洛之士翕然之(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小题3】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C.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D.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小题4】两文都写到了天气的寒冷,但是它们的写作目的却不尽相同。
(甲)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写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