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
(1)委而之(   )
(2)民不以封疆之界(   )
(3)亲戚之(   )
(4)君子有不战(   )
【小题2】翻译句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小题3】本文开篇用两个“不如”强调了“ ①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借战争论述了施行 ②    的重要性。
【小题4】下列与选文相关的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两章》中两篇选文的结构方式不同:本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构方式是先分后总。
B.孟子善用对比:本文把“多助”和“寡助”作对比,《鱼我所欲也》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C.本文中四个“非不”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三个“莫不”(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都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
D.《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是“得道”的表现,《陈涉世家》中“天下苦秦久矣”是“失道”的结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2 01:5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