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错意也错意:置意。错,通“措”
B.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休祲:吉凶的征兆
C.天下缟素缟素:白色的丝织品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歉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今诚吾众诈自称公子
B.扶苏数谏故
C.大易小,甚善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小题3】(小题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B.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C.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始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商量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一定要服从他,不得违抗,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
D.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小题4】(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5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沿:逆流而上)
B.不以也(疾:快)
C.多趣味(良:实在,确实)
D.望见此物(犹:还)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C.清倒影/望如一矣
D.有时发白帝/三三暮,黄牛如故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形如人负刀牵牛
【小题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小题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完成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到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

……

⑶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甲)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⑷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⑸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⑹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⑺“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⑻“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⑼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⑽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⑾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⑿“人都到那里去了?!”

⒀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⒁“读书!”

⒂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⒃“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⒄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⒅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注)①②③现在写作“匾”,④⑤现在写作“哪”。
【小题1】我们从第⑵段学到景物描写需按顺序展开。例如,“不必说……”句按从_____到_____的顺序描写,“也不必说……”句则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两句中所写的景物也很有条理,先写_____物,后写_____物。
【小题2】选文中的第⑶段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
A.表达了“我”因为将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内心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D.“我”知道为何离开百草园,尽管我喜爱这些动物、植物,但“我”已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小题3】阅读选文,根据其主要内容填空。
拜孔子拜先生——①_____________——读书习字上对课——②__________——书房齐读书——③________
【小题4】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圈画出了甲乙两处文字。请你从中选取一处,对其做出批注,表达你的理解、赏析或感悟。
我选择______处。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