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选文。
我的母亲(选段)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②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小题1】从全文看,节选的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用?“这一点”具体指什么?
【小题2】第二段主要从哪两个角度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
【小题3】概括第四段内容并简析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题4】为什么母亲在重罚“我”时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
【小题5】“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中的“慈母”和“严父”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6】怎样评价文中母亲的教子方法?请你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8 05:2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分)
(甲)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小题1】在乙段文字中,开头为什么先强调“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2分)
【小题2】这两段文字体现了百草园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同类题2

阅读《社戏》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⑩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⑪“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⑫“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⑬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⑭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⑮“豆可中吃呢?”
⑯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17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⑱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⑲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小题1】对第①段景物描写的角度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先视觉后听觉B.先听觉后嗅觉C.先视觉后嗅觉D.先听觉后触觉
【小题2】(小题2)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的描写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语言描写②动作描写⑤动作描写⑦语言描写
B.①语言描写②景物描写⑤动作描写⑦语言描写
C.①心理描写②景物描写⑤动作描写⑦语言描写
D.①心理描写②动作描写⑤动作描写⑦语言描写
【小题3】(小题3)对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对上文归航偷豆的一个交代,告诉读者,在平桥村偷豆请客不是“偷”,表现当地村民的热情好客。
B.六一公公的送豆,虽然是尾声部分,可是,美好的人情却被推到了极致,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不言而喻。
C.可以看出六一公公的宽厚慈爱,进一步说明,“我”之所以热爱平桥村,正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善良可爱。
D.对于双喜他们私自摘豆的行为,六一公公虽然表示了强烈不满,但是对于“我”的好评却心生感激。
【小题4】(小题4)对六一公公的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大咧咧、毫不在乎B.热情淳朴、善良可爱
C.斤斤计较、爱慕虚荣D.阿谀奉承、巧言令色
【小题5】(小题5)对第(19)段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那夜似的好豆” “那夜似的好戏”表达了作者对看戏前前后后所有美好片段的留恋和难忘之情。
B.“那夜似的好豆”表达了作者对小伙们热心关照的感激之情,“那夜似的好戏”表了作者因为未能如愿的遗憾,以及因遗憾而产生的向往之情。
C.“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浪漫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渴望和追求。
D.“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这其实是人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感受,即人总是难于割舍逝去的一切美好过往。

同类题3

    (甲)天气多么暖和,多么晴朗!

白头鸟在林边的鸣叫声不断传来,锯木厂的后面,黎贝尔草地上,普鲁士军队正在操练。这一切,都比那些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毕竟还是努力克服了这个念头,很快朝学校跑去。

(乙)忽然,教室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

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兰西万岁!

  写完他仍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

  “课上完了……去吧。”
【小题1】在甲部分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小弗朗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普鲁士军队在操练”则点出小说的______________背景。
【小题2】为什么听到钟声、号声,哈墨尔先生脸色惨白?
【小题3】“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小题4】“法兰西万岁”是故事情节的_________部分,饱含了哈墨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描写,若换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6】“我的朋友们,我,我……”(请展开想象补充出哈墨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同类题4

阅读《壶口瀑布》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小题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___描写手法,重点写瀑布的狂野和雄壮。
【小题2】赏析下面两个语段,说说它们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小题3】《壶口瀑布》是一篇描写水的___________(体裁)。作者梁衡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______________。歌颂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