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填空。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后人喜欢用李商隐《无题》中“ ”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
③山的意蕴丰富充盈。它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人以隐逸闲适的情怀;也可以是“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启悟。(请选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2-24 01:1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对《春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沦陷后的国都长安是如此荒芜破败,“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面对满目疮痍的都城,诗人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从国破家亡写到自叹衰老,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小题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下面的背景材料,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出画线诗句呈现给你的景象。

(背景材料)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五月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继位,即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fū)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不料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小题3】眺望,能够拉开一个开阔的空间,感怀、诗意由此而生。望月、望乡是古诗中最常见的姿态,你所熟知的古诗句有“ 。”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