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文章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控诉,以及希望人才能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感到弱国子民受屈辱,以及国民麻木冷漠,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C.俄国作家高尔基通过《海燕》一文,刻画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在海面上勇敢飞翔的形象,旨在表达对迎难而上、勇敢无畏的海燕的喜爱。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27 05:3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共20篇,它与《 》、《 》、《 》合成为“四书”。
【小题2】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B.者如斯夫(逝:流逝)
C.博学而志(笃:忠实,坚守)
D.吾日省吾身(三:泛指多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同类题5

《春》(节选)(10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吸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根据描写对象,给上文每段分别加上一个小标题,依次可以是春草图、春花图 、
  、   。(2分)
【小题2】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描写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3分)
【小题3】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描绘的画面最相似的诗句是(   )(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小题4】赏析句子。(3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