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文章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控诉,以及希望人才能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感到弱国子民受屈辱,以及国民麻木冷漠,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C.俄国作家高尔基通过《海燕》一文,刻画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在海面上勇敢飞翔的形象,旨在表达对迎难而上、勇敢无畏的海燕的喜爱。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27 05:3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苏州园林(节选)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函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絶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轿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选文第③段加粗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