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文章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控诉,以及希望人才能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感到弱国子民受屈辱,以及国民麻木冷漠,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原因。
C.俄国作家高尔基通过《海燕》一文,刻画了暴风雨来临前,海燕在海面上勇敢飞翔的形象,旨在表达对迎难而上、勇敢无畏的海燕的喜爱。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27 05:3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6分)
“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很有理智,就称职这点说,谁也不及他。”
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骗子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这样做了。
这两个骗子又要了更多的钱,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说是为了织布的需要。他们把这些东西全装进了腰包。
【小题1】“这一点绝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中的”这一点”是指什么?(2分)

【小题2】“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你能揣摩老大臣此时的心里活动吗?(4分)
 
【小题3】选段细腻的表现出老大臣的内心活动过程,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心理的变化过程。(2分)
担心——(   )——(   )
【小题4】选段中这位“诚实的老大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小题5】请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人物的直接描写。(4分)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
 
    

同类题2

阅读《春》,完成问题(11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赛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着些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_____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吸朋引伴地_______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________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依次填入上文横线上最恰当的词是(   )(2分)
A.夹架展示呼应B.有放显示附和
C.混安卖弄应和D.含置亮出对应
【小题2】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描绘的画面最相似的诗句是( )(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小题3】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文中正面描写春花的句子是_____    。(2分)
【小题4】文段从多个感观角度来描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_     __的修辞手法,从__  __觉写了春风的  _    ___,还从嗅觉写了春风的___  __,从听觉写了春风的和悦。(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③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溪行()(2)渔人甚之()
(3)亦雅咏不()(4)颖脱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属为乡邻所贵B.悉外人晏
C.武陵人捕鱼乡邻之所贵D.环堵萧并怡自乐
【小题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4】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或载酒肴而往
【小题5】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大地出现了“处处自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文分析原因。

同类题4

阅读《海燕》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小题1】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象征无畏无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B.“大海”象征扼杀革命的反动势力。
C.“太阳”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生活。
D.“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势力的革命风暴。
【小题2】(小题2)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的第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形和色两方面形象生动表现了海燕勇猛矫健的战斗英姿。
B.选文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描写正面写出了出海燕英勇善战、敢于冲击黑暗的战斗形象。
C.“——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祈使句,语势有力,表现了无产阶级渴望大规模革命运动到来的思想感情,具有号召力和战斗力。
D.“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修辞表达了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小题3】(小题3)“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最能说明海燕具有()
A.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B.乐观的态度和战斗的激情。
C.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D.夺取胜利的百倍信心。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