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游人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语言表达 更新时间:2013-05-16 05:31: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 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 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 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 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 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
C.绣曰/长跪而
D.公问其/不为苟得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曹 公 攻 将 军 无 失 策 力 未 尽 而 退 必 国 内 有 故。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小题5】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筋骨/无案牍之B.乏其身/庭下如积水
C.必先其心志/何而不平D.舜于畎亩之中/有时朝白帝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出无法家拂士/水不在深有龙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渔者歌曰
C.征于色,发于声,后喻/面山D.舜发畎亩之中/相与步中庭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B.一个国家要避免“亡”,必须具备内有“法家拂士”和外有“敌国外患”两个条件。
C.文章运用排比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说理,行文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D.文章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得出国家没有外忧内患就会灭亡的结论。
【小题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同类题5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即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②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③东阿王:曹植。④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拏:    (2)是金陵人,客此 客:
(3)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突兀:  (4)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余游西湖始此。
【小题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午 刻 入 昭 庆 茶 毕 即 棹 小 舟 入 湖 。
【小题4】(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小题5】(甲)文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采用的是近似图画中的______手法,不加渲染,用语朴素;(乙)文画线句子连用4个比喻,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