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
①落缤纷 ②黄发垂髫    
③善 ④颖脱不 
【小题2】翻译句子。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小题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08 10:09: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甚矣,汝之不(__________) 
(2)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
(4)杂然相 (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之力     扶苏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曰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杀众
D.告之帝     皆以美徐公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5】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愚公“开路”行为是“智”还是“愚”,为什么?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⑦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女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节选自《李贺作诗》)
【注释】
①皇甫铈(shí):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参与者。
②援:拿。
③《高轩过》(xuān):题目名。过,拜访意。意思是高贵的车子来临,指韩皇二人来访。
④奚(xī)奴:童仆,奴仆。
⑤牵合:指受到束缚。
⑥程课:固定的格式。
⑦率:大概,大略。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含义。
(1)宾客其父( )
(2)不能称前时之( )
(3)皇甫铈始闻未( )
(4)每日出(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小题3】《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小题4】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什么?
【小题5】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什么启发?

同类题3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小题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小题3】(小题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小题4】景物本身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小题5】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描写质地的:
B.描写色泽的:
C.描写生长旺盛的:
【小题6】第二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找出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类题5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题1】请分析加横线字的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小题2】请从语言特点赏析下面句子。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题3】风本无形,无声,无色,无味,而朱自清笔下的风,却有血有肉,阅读⑤段作者描绘的春风图,举例说明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春风以及春风的特点。
【小题4】选文结尾的三个段落,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并运用拟人和排比,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5】阅读本文⑥段,选择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雨的绵长。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突出了雨的多细密的特点,以及雨的轻盈与迷蒙。
C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了雨的恩泽。
D本段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动衬静,突出雨夜安静而和平,稀稀疏疏与密密相照应。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