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翻译、探究感悟,诗歌鉴赏与诗词默写。
【小题1】将第三题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小题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原句简要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17-02-23 06:5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社戏》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小题1】给甲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找出与甲段文字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文从哪些角度来描绘江南秀美的景色?并找出一处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A.B两处划直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A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B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C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D 着。
【小题1】“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 ④huò 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
应和(   )和面(  )和稀泥( )和牌()
【小题2】请将选段中括号内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后面:A  B  C  D  
【小题3】在写景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从多个角度,生动描绘景物选文第二段文字是按照     顺序,从 等角度描绘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致的。
【小题4】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小题5】(小题5)选文中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任选一句写在下面,然后说说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小题6】请写出古诗中描写春景的两个诗句。
a:     ,     
b ,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峰路转 
(2)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3)既得泉于山谷之间
(4)掇幽芳而乔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林霏开    山不加增
B.醉能同真无马邪
C.山间四时也    戴朱缨宝饰
D.杂而前陈者    后能改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小题4】“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