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B.《石榴》是郭沫若写于抗战时期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借赞石榴来讴歌不屈的民族气节,传达正义必胜的信念。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D.《口技》选自清代林嗣环编辑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精湛构思和高超技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27 06:51: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a“我买几个橘子。你就在次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b“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c“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在线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小题2】“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什么又赶紧拭干了泪?
【小题3】父亲的背影,主要抓住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点。
【小题4】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蕴涵的情味。(先摘抄,再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字
①落缤纷 ②黄发垂髫    
③善 ④颖脱不 
【小题2】翻译句子。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小题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小题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题。
【甲】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节选自《出师表》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将军宜枉驾之:       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先帝不以臣卑鄙       深入不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小题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停一处。
(1)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体现了前句中的    这个词,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甲文中的句子是 ,在乙文中的句子是  

同类题5

古诗文阅读
【甲】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丙】自表后主
诸葛亮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①伏念:俯伏而思念,表现臣子对君主的恭敬 ②屏黜:罢免 ③帛:丝织品,布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三臣于草庐之中 (4)斟酌损
(5)兴师 (6)仰于官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
臣 家 成 都 有 桑 八 百 株 薄 田 十 五 顷 子 孙 衣 食 自 有 余 饶。
【小题3】下列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臣卑鄙B.不别治生,长尺寸
C.咨臣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负陛下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小题5】从《蜀相》首句中的“寻”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小题6】根据三则材料,说说你对甲诗中“老臣心”的理解。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