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 后面题目。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    
【乙】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吴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选自归有光《吴山图记》,有删节)
【注】①魏用晦:归有光的好友,曾任吴县县令。②高第:政绩赫赫③给事中:官名,掌侍从、规谏,监察六部,纠弹官吏。④尸祝:指祭祀。浮屠:这里指佛。老子:道家始祖老聃。⑤惓惓:同“拳拳”,诚恳,深切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渔人甚之   (   )  (2)便还家 (   ) 
(3)重矣 (   ) (4)宜(   )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B.君吴之山川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C.亦被其泽有荣也 太守归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D.不独使其人不忍忘而已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
【小题4】结合历史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小题5】乙文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旨呢?请用文中原句回答。文中作者写苏轼称赞韩琦不忘情于黄州,有什么作用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9 03:5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