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最近,班级里开展了“《朝花夕拾》知多少”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根据描述,完成下列题目。
(1)__________(人名)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是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读书入神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情境出现在《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__》里。

这是一场孩子们盼望的盛事,由于“我”家太偏僻,“我”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人抬着神像匆匆跑过;这是场让“我”痴念的盛事,“我”宁愿生场重病,也想满足“扮犯人”的心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6 09:44: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课内文章,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藤野先生》

【小题1】试赏析划线部分的句子。
【小题2】有人说,节选的这件事情和藤野先生没有关系,对人物形象也缺乏表现力,这个说法正确吗?

同类题4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小题1】选文是(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刚出版时名为《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中划线句:“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小题3】(1)“我”在背书前想看五猖会的兴奋,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    ,这体现作者    的感情。
(2)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