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文言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①,忽忆戴安道②。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④方至,造门⑤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 ②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③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④经宿:一整夜。
⑤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怀民亦未( ) (2)少闲人( )
(3)人问其( ) (4) 经宿至( )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欣起行四望皎B.造门不前返潭西南
C.王子猷山阴不可久D.今来,我欲辱之经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小题4】(甲)段文字描写月色,(乙)段文字描写雪景,二者在描写手法上有何不同?试举例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7 12:2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甲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竞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张岱《龙山雪》)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同“喝”。
【小题1】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箫和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湖中人鸟声俱
(2)大雪深三尺
(3)余勉强举大觥
【小题3】选出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从百步街旋滚而下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入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
【小题5】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夕阳颓   实是界之仙都
B.梅溪西   宋君令人问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C.自康乐来 盖诱敌(《狼》)
D.未复有能与奇者   间千二百里(《三峡》)
【小题2】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和“五色交辉”中的“辉”一致的是(    )
A.深溪蓄B.尔安敢吾射(<卖油翁》)
C.不(《爱莲说》)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l)晓雾将歇,猿乌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小题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夏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