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17分)
【甲】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⑴日光下( ) ⑵悄怆幽邃( )
无与为乐者( )    ⑷相与步于中庭(   )   
【小题2】下列各组中,两个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不可知源——未复有能与奇者B.乃记而去——局促一室
C.其境过清——不游堕事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微颔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乙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和甲文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写到景物的“影”,作用有何不同?(2分)

 
【小题5】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小石潭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同是被贬的人,同是寄情于美景,他们当时的心境有何异同?(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24 06:3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