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1)蒹葭凄凄,     。(《诗经》)
(2) ,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4)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5)这正如地上的路;     ,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
(6)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2-24 06:02: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课内文章,回答问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藤野先生》

【小题1】试赏析划线部分的句子。
【小题2】有人说,节选的这件事情和藤野先生没有关系,对人物形象也缺乏表现力,这个说法正确吗?

同类题3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节选自***的《纪念白求恩》)

【小题1】第①段的中心论点是(  )
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对工作极端负责。
B.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D.从前线回来的人都佩服白求恩,为他的精神感动。
【小题2】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它是(    )
A.对比论证B.道理论证C.举例论证D.比喻论证
【小题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第①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重复啰嗦。
B.文中的第①段画线句是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
C.文中第③段最后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意丰满、热情洋溢、气势磅礴,如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D.文中第③段是全文的总结。先叙后议,主要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同类题4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选自《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神灵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湍绿潭可以调
B.飞漱其力拉崩倒之声
C.高峰云峰峦上霄汉
D.斯陋室日,天宇晴霁
【小题2】(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
(2)不可悉见  悉: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小题4】(甲)(乙)两篇选文中所写的山,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5】(甲)(乙)两篇选文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类题5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总管王都中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元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⑥鬻(yù):卖。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而前者(_____)
(2)宴之乐(_____)
(3)射者中,者胜(_____)
(4)饶杭几二千里(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行者休树/苛政猛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跪而拾以归
C.都中得免/当立者公子扶苏
D.行省怒专擅/俟欣悦,则又请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小题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 的含义。
含“乐”字的句子
“乐”的含义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百姓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禽鸟之乐
C.____________
 
【小题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都这样写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