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课后研讨与练习。(5分)
【小题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这是课文《散步》第四自然段,仔细品味,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答:
【小题2】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这是课文《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26 04:28: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下题。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小题1】文段中哪个句子能体现设计师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小题2】假山池沼的设计更注重“艺术”,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加以简要分析。
【小题3】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大多”一词的作用。
【小题4】1997年,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同类题4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4题。 (14分)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②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③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④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⑤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小题1】文中画线句写出了春雨什么样的情状?三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春雨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说“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中“静默”一词用得精妙,请你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②段中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③④⑤段的三个比喻分别写出了春天什么特点?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之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
1)先生不知何
2)不戚戚于贫贱
3)遇其叱咄
4)其欣悦
【小题2】翻译下列词句。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小题3】甲文中的五柳先生与乙文中的宋濂,他们读书的方式与目的各不相同,试做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