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小题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小题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小题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小题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小题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是_________因素,后者是___________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9-21 02:4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要语言加以概括
【小题2】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小题3】“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感到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5】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分析

同类题2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升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像天上的虹。我国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小题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石拱桥总的特征是 _______。文中写“《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目的是 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张嘉贞的话是什么意思?引用张鷟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3】第⑤段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小题4】“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小题5】文中“当时”“可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从石首①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墨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②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③。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雷,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余笑曰:“同胞相调,常事耳。”因大笑。明日,风始定。

(《岳阳纪行》袁宗道)

(注释)①石首:地名。②濡迟:慢。③尼:滞留。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
①略无
②虽乘御风
暮风极大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至夏水襄陵    相与步中庭
B.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自康乐
C.故渔歌曰 经纶世务
D.春冬时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
【小题4】甲文写三峡风光,乙文写岳阳风光各有怎样的特点?都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