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09-12 09:5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⑸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⑺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⑼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⑽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⑾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⑿他只说:“我不吃。”

⒀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⒁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⒃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⒅“早埋了。”

⒆“呀,他什么时候……”

⒇“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21)我没再多问。

(22)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小题1】文章语言平白朴实,毫不矫饰,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一语言特色。
【小题2】第⑷段划线句子,简笔勾勒,景象鲜活,作用突出,请加以品析。
【小题3】第⑻段划线句子对“老王”的刻画可谓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人物刻画的手法之妙。
【小题4】文章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你认为作者“愧怍”的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①貶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贲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救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范伸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古仁人之心(探求)B.王质独扶病于国门(贵贱)
C.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D.公之质厚矣(赏赐)
【小题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大臣/责之/曰
C.士大夫/莫/敢往别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小题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一-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B.(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D.(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把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题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