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下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朝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⑤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⑥“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指出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①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
③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
⑥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
【小题2】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为什么脸色惨白起来? 
【小题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文段画线句子③中,韩麦尔先生只写了两个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力量(    )
A.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又粗又大。
C.这两个字倾注了韩麦尔先生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
D.字写得遒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题5】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延长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25 08:55: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甚矣,汝之不(__________) 
(2)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_____)
(4)杂然相 (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之力     扶苏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曰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杀众
D.告之帝     皆以美徐公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小题5】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愚公“开路”行为是“智”还是“愚”,为什么?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