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采用了倒叙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体裁是记叙文,作者是陆定一。
B.《草》这篇小说作者是王愿坚,“草”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
C.《枣核》这篇散文选自《美国点滴》,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主题。
D.《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1-08 03:1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作品、作家、作家所处的朝代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郦道元 ——北魏
B.《渡荆门送别》——李白——唐
C.《陋室铭》——刘禹锡 ——宋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法国
同类题2
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①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
,
。
,
。(杜牧《泊秦淮》)
④学习和思考必须结合,才能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的品质,正如孔子所说:
,
。
⑤“时间都去哪儿了”,一句歌词,让人警醒,孔子也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
,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和“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前途渺茫。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小题2】请从写作手法、表达内容和感情等角度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同类题4
读《木兰诗》节选,答题。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③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⑤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为画线字注音。
⑴
溅
溅( )⑵ 胡
骑
( )⑶
燕
山( )
2、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按东西南北的顺序逐一去买 B、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C、家人和木兰分头去买 D、出征前的急切心情和紧张操办
3、对句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气氛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出战地生活的艰辛
4、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 )
A、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B、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
D、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同类题5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两首诗都用一个“望”字统领,而“望”的内涵却不同。
《望岳》中“望”可理解为:远望群山连绵,仰望泰山巍峨,细望归鸟飞翔,展望人生未来。
《春望》中“望”可理解为:
【小题2】请就【甲】 【乙】两诗句任选一句作简单赏析。
【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我选【 】,
赏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