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组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B.《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是丹麦童话大师、作家。
C.《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8-25 07:2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桃核之舟》,完成下题。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者。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约八分许。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阖。开之,则内有栏搪。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乃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
(选自《六砚斋笔记》卷一)
【注释】①第:宅第。②篷栊:船篷和窗子。③枢:窗户上的转轴。④栏搪:窗户里面刻有花纹的木条。⑤皤腹:腆着大肚子。⑥咮(zhòu):本指鸟嘴,这里指茶壶嘴。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词语。
(1)余春波新第
(2)余核舟一
(3)长约八分
(4)一橹篷上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
【小题3】下面加横线字与“开,则内有栏搪。”中的 “之” 用法和意义一样的是(   )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孔子云:“何陋有?”(《陋室铭》)
C.持就火炀。(《活板》)
D.久,目似瞑,意暇甚。(《狼》)
【小题4】结合链接材料,分析本文中的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表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致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选自《桃核记》)

同类题3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乎(_____________)    (2)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__)
(3)疏食 (_____________)    (4)不习乎   (_____________) 
【小题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朗读节奏准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4】阅读下列两则语录,谈谈颜回与孔子在志趣和心境上各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小题5】《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绽放着光华,如同一位良师益友指导着我们的言行,若请你选择十二章中的一则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则,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小题1】下面句后括号内对该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毕竟入世未深,不像别人那样冷漠,表现了“我”对孔孔乙己的怜悯
A.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孔乙己的悲剧命运。
B.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说明掌柜没有丝毫同情心。
C.孔乙己道:“跌断,跌,跌……”,他的脸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断断续续的回答主要说明孔乙己屡遭折磨,因身体衰弱而说话有气无力。
D.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小题2】分析文中标号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心理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小题3】(小题3)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最深刻的一项是()
A.表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小题4】(小题4)以周围人的笑来写孔乙己的悲剧,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笑与被笑中展现孔乙己与众人的性格特征,使各自的形象更生动、丰富、鲜活。
B.笑声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效果。
C.这“笑”充分表现出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D.孔乙己在笑声中走完一生,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剧,作者借“笑”来表达对孔乙己这一封建落后读书人的嘲讽。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