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原子核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
、
。核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
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
是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原子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6-12-29 01: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图甲和图乙是释放核能的两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________是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2)图乙是________(选填“聚变”或“裂变”)的示意图,目前还不能人为控制。
同类题2
今年流浪地球在各大影院热映,(1)为了推动地球,影片中地球人建造了万台超级聚变发动机,这些发动机喷射火焰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下列选项中的事物原理与此相同的是_____。
A. 喷气式飞机
B.火箭
C.汽车
D.轮船
(2)影片中提到地球发动机的能量自重元素聚变,核聚变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请举例你所知道的核聚变具体事例一个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短文,解决文中提出的问题
我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1990 年 4 月 7 日,我国用长征 3 号火箭首次成功发射了“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表明了我国航天事业又迈上了新台阶。
(1)地面上的人看来,“亚洲一号”同步卫星的运动状态是____。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 D.向南运动
1999 年我国发射的“神舟一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 14 天,行程 600000km,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外层空间科学实验,最后完好地返回地面。
(2)“神舟一号”在太空飞行时的平均速度约____km/h。(结果保留0.1)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时 05 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
于 2009 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3 年 9 月 19 日,探月工程进行了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3)探测月壤是探月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He-3)”。中国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月球上的氦-3 在土壤里约有 100 万吨~500 万吨之多,可供人类上万年的能源需求”。请回答:
①下列有关“氦-3”、“氦-4”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它们互为同位素B.它们都属氦元素的原子C.它们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相等D.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②“氦-3”是一种安全高效而又清洁无污染的核聚变材料,其发生的“核聚变”是化学反应吗?_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核能的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弹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
B.氢弹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
C.核电站中的能量转化顺序是:核能→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D.氢弹和原子弹爆炸时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方向性的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转化与守恒
核能
核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