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在“浮力的研究”实验中。

(1)取一铁块,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如图甲所示。当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缓慢增大时,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铁块受到浮力大小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的实验过程:
①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
②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
③如图丁,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④如图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
表示,实验中测得石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排出水的重力为___________。根据该实验的测量数据,可得出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20-01-01 09:17: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满载时的排水量为21025吨,自重15000吨。“雪龙”号上的装备也是经常更新换代。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下“雪龙”号上的先进设备。1架“雪鹰”号直升机、1艘黄河艇、一艘无人智能测量艇-“海巡166-01”艇、固定翼飞行机器人、旋翼飞行机器人和冰盖漫游机器人(图为冰盖漫游机器人)3员“大将”组成的机器人兵团、以及多波束声呐、卫星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磁力仪器等扫测设备,这些设备为“雪龙”号顺利完成极地科考任务保驾护航。

(1)冰盖漫游机器人的四个轮子用四个三角形履带替代,是为了_________对冰面的压强
(2)“雪龙”号的最大载重量为_________吨
(3) 声纳是利用_________反射来完成定位。
(4)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最讨科考人员喜欢的就是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营养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650kg以上。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①下列关于北极熊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北极熊每秒的奔跑距离可以达到16.7m
B.北极熊的嗅觉神经末梢极为发达
C.北极熊以胎生哺乳的方式繁殖下一代
H.因为北极熊要冬眠,所以它不是恒温动物
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同类题5

(2017·浙江绍兴)2017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即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 ℃)与高压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 m,宽92.7 m,高118 m,质量为42000 t。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___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甲烷属于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写一条)。(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CO2+10H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 kg/m3, “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 N,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为____m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g取10 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