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对中和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若甲实验滴加少量稀盐酸后溶液为红色,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除酚酞外)。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
2
CO
3
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所示,请写出ab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图中bc段为什么溶液的pH不变?_____
(3)在图戊中画出沉淀质量与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写出计算过程)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None 更新时间:2019-12-29 07:40: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由NaCl、CuCl
2
、Mg(OH)
2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逐一进行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A.水氢氧化钠溶液
B.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C.水氢氧化钾溶液
D.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同类题2
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
;
(3)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理由是
。
(4)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同类题3
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发生过程中各项的变化,请分析:
①图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溶液后,烧杯中的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溶液,此时是图二中的________(填“A”、“B”或“C”)点,继续滴加该试剂,得到完整的图二、图三。根据图三的变化分析,判定此化学反应发生的依据是________;
②图三 C 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③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反应结束后,为了确认酸碱反应确实发生,下列试剂不能实现的是________。
A.铁粉 B、AgNO
3
溶液 C、Na
2
CO
3
溶液
B.氧化铜粉末
同类题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棉花后可以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
B.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蓝色
C.加热硫酸铜晶体可观察到由白色变蓝色
D.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都会放出热量
同类题5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
4
、CaCO
3
、BaCl
2
、Na
2
SO
4
、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______________
。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____
。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
_______
。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常见的化合物